昆宇想了想,决定把继父留给他的家乡的房产卖掉两套,剩下一套留着日后回去了方便居住。可是,家乡小城房产不及北京这般值钱,两套加起来也卖不了太多。昆宇终于体验到了创业的辛苦,以往做艺人的时候,哪用考虑这些事儿?拍了戏,有片酬,接了代言,也有收入,生活简单,脑袋也就空空,不去想太多。创业艰难,但转念一想,确实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昆宇跟徐小鹿商量后,变卖了家乡的房产,换成了钱,把这个《红气球》的项目开始正式推进了。关于演员部分,为了票房考虑,他们找了一些一线演员,但总觉得年龄上不太符合,都稍微有点大了。电影里的儿子应该是个少年模样,不过十八九岁,可是演艺圈能混到一线,又有些演技傍身的,基本也得30开外了,年轻爱豆确实在演技上有点稚嫩。制片人劝他找个爱豆来演,到时候调教一下演技也就能凑合过关,这样将来上映的时候,粉丝可以承担部分票房,不用担心赔钱,但昆宇不愿意,片中这个儿子的角色甚至比父亲还要重要,他不想凑合。于是他又把目光转向二三线甚至是不知名的演员,还约了几位过来试镜,都没能遇到让他眼前一亮的,直到有一天,他跟一个朋友在一家餐馆吃饭,遇到一位服务生。服务生当上了男一号这名服务生叫黄嘉,名字听起来挺霸气,跟「皇家」谐音,但其实据说是个苦命的孩子。他是外地人,小时候父母离婚,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后来爷爷奶奶因病相继去世,他就成了无家可归的孩子,年纪轻轻,没有学上,跟着朋友跑来北京打工,每个月赚点小钱,除了吃喝之外,都花在了打游戏上。黄嘉瘦弱,个头不高,一头乱发,长得却挺清秀,每次他在店里的时候,都能吸引好几位女孩子过来偷偷围观。昆宇觉得,这孩子的身上带着点尘世里摸爬滚打的疲惫,还有对未来生活转瞬即逝的憧憬。他的经历,他眼神中流露出的东西,都跟《红气球》中的问题少年挺像的。昆宇就约了黄嘉来他的公司聊一聊,他问黄嘉要不要拍电影,一般小地方来的少年,见识不多,听说拍电影,往往会有点胆怯,但黄嘉不会,他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大大咧咧往公司沙发上一坐:“行啊,拍吧!”昆宇很满意,这种形体和特质,是那些已经成名成腕的明星们不具备的,黄嘉不端着,这很难得。于是,黄嘉回到餐厅,跟老板辞了职,就来到昆宇公司上班了。昆宇给他看了剧本,跟他细细讲述了里面这个角色的性格特质,强调了重要程度。而后,安排了表演老师来帮他尽快熟悉进入角色。昆宇还不忘嘱咐表演老师,不要过度干预他的一些表达,也不要想去矫正他的行为模式,就顺应他的风格和特质,往角色上引。昆宇想得很清楚,他不需要调教出一个专业的演员,他需要的是电影里的少年。经过了两个月的培训和对剧本的研读,黄嘉站在那里,活脱脱就是戏里的少年了。昆宇很满意,他找来的导演也觉得黄嘉跟角色十分相符,戏中的父亲角色是导演找来的,结果一碰面昆宇才发现,是跟他曾经一起搭档拍过戏的一位老戏骨张子行。老戏骨跟黄嘉一搭戏,俩人火花四溅,剧组的人都相当满意。《红气球》筹备了这么久,终于要开机拍摄了,开机当天,陆淼请来几家媒体参加开机仪式,也是希望能在前期先宣传一波,番茄娱乐来的是徐小鹿。昆宇让剧组主创和主演们站在台前,介绍项目,接受采访,他自己则躲在一个小角落里,之前陆淼劝他出来露个脸,宣传效果肯定胜过导演说一百句话,但昆宇始终觉得,自己是幕后工作人员,不想喧宾夺主,应该让媒体更多关注电影本身。徐小鹿望着昆宇,这位曾经光芒四射的大明星,转为幕后之后,将锋芒逐渐收敛,变得温和圆润了许多,甚至有几分文人的气质,徐小鹿觉得,这恐怕是创作者该有的状态吧。《红气球》选择在北京郊区拍摄,昆宇没时间每天往家跑,徐小鹿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两个人又开始了习以为常但又十分难熬的分居生活,徐小鹿觉得,虽然跟昆宇已经相识多年了,但两个人仍然像最初热恋一样,这种感觉真是挺好的。两个月后,电影杀青,后期制作又花去了半年,昆宇在后期层面上十分认真仔细,处处打磨,确保最终能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