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非洲创业实录114中文 > 第1353章 博尔纳局长(第2页)

第1353章 博尔纳局长(第2页)

“但是,现在却已经成为了帝国的内6腹地,不得不说造化弄人,谁也想象不到一个从东非沿岸起家的殖民地,仅仅不到半个世纪,就能展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也就是生活在这种大国之中,我看着父辈的功勋,才能坐到如今这个位置。”

“作为帝国的功勋,我的父亲在军队里积累了丰厚的人脉,虽然他本人军事才能并不算突出,但是认识的人却不少,甚至他的不少同学,现在都做到了帝国军队和政府的高层,其中不乏省级以上的高官。”

“如今我的生活很不错,不过我还是怀念曾经童年时代和母亲在东部生活的日子,我在那里上学,并且最终考入中学。”

“在那个时代,帝国的教育普及尚且没有成熟,能进入中学的名额很有限,我的成绩不算突出,不过依靠父亲的身份还是进入了中学学习。”

“可惜,那个时候不知道珍惜,最终没有通过国家的统一考试,要不然成为大学生的话,怎么说现在也不至于只混个小小的局长了。”

卡宾达市出入境检验防疫局局长博尔纳是一个根正苗红的本土一代,所谓本土一代,指的是东非第一代移民出生的第一批后代。

毕竟,东非本身是一个从殖民地展起来的国家,如今东非境内的民众,往上追溯的话都是外来户,除了西南省(纳米比亚)等地区极其稀少的桑人以外。

从这一点来说,班图人也就是被东非完全清空的黑人,他们也属于外来户,只不过来的比如今东非人要早个不到一千年左右。

甚至越靠南方,这个时间上的差距也越近,东非几乎也就比祖鲁等班图人人晚来个不到两百年时间。

因为根据线索,祖鲁人部落建立的时间大约也就是18世纪初左右,他们也属于班图黑人南下的一支,甚至他们抵达南非的时间,还没有葡萄牙,荷兰等国家的殖民者早。

从这个角度来说,东非虽然抢占了黑人的土地,但是黑人他们的土地,本来也是从桑人等种族那里抢过来的。

请。。。您。。。。收藏_6Ⅰ9Ⅰ书Ⅰ吧(六九书吧!)

桑人或者说荷兰人称呼的布须曼人,他们虽然因为环境的影响,肤色也比较偏黑,但是更多特征和黄种人相符,但是基因上却是一支古老的独立人种。

目前东非生活着少量的桑人,这并非东非人比班图人更加善良,没有赶尽杀绝,而是他们所生活的地方过于恶劣,人迹罕至。

根据东非政府的推断在西南的沙漠地带,可能有不少桑人的幸存者,因为卡拉哈里沙漠等地区的恶劣关环境,这也让他们躲开了班图人和东非的大清洗。

至于东非政府为什么不把他们找出来,实在是没有必要,单单是卡拉哈里沙漠面积就高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东非南部还有很多山地,高原和峡谷沟壑等复杂地形。

想要探索和寻找这些桑人的部落可以说难如登天,唯一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飞机不断对卡拉哈里沙漠等区域腹地进行不间断的空中侦查。

但是,飞机才出现没有多少年,其续航和技术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东非政府显然没有闲心和精力搞这种躲猫猫的游戏。

不过,东非政府也完全没有必要把这些比一些稀有野生动物还要罕见的桑人找出来,根据东非政府的预测,目前东非境内的桑人,可能连万人都没有,相对于一亿多人口的东非,桑人连一滴水都算不上。

而这也导致,东非完全没有必要对桑人赶尽杀绝,对于这些桑人,东非的处理办法是继续维持他们的现状。

毕竟他们的生存环境,如果不受到外部干预的话,恐怕几万年过去,他们的人口数量和文明程度也不会有太大改变,而事实上桑人可能从和其他人类分离出来后,数万年都没有生过太大变化。

要不然他们也不至于被从西非过来的班图人打的落花流水,要知道班图人在东非等殖民者眼里,就已经算是相当原始的了。

利舍尔和博尔纳两人当然不会在意一个在西南地区可能存在的弱小人种的命运。

利舍尔对于博尔纳局长的经历表示了赞叹的说道:“局长有一个好父亲!”

对于这一点博尔纳局长毫不避讳的说道:“这是自然,毕竟我的父亲为了帝国南征北战了十几年时间,立下过汗马功劳。”

利舍尔说道:“不仅仅如此,即便没有你父亲的资源,我想局长你也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毕竟三十多年前的中学生,在东非也算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了,放在全世界也不差。”

如今,东非的学历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贬值,但这也就是近三十多年生的情况,在博尔纳上学的时代,东非甚至没有完全普及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也才开始大规模推广。

所以,在三十年前,博尔纳的学历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当然,如今东非经历过学历贬值以后,所谓中学生几乎可以说一文不值。

在东非到了年纪,没有上过中学的人才是罕见,真正不受影响的反而是大学生,虽然东非大学这些年建设了很多,但是也勉强能满足东非社会需要,即便这样,如果横向对比的话,东非已经算是大学生数量比较“泛滥”的国家。

当然,2o世纪初的人们,毕竟没有见识过21世纪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真正泛滥程度,现在东非大学生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而21世纪很多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就比较困难了。

而恩斯特虽然知道人才多多益善的道理,但是也不打算效仿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招生模式。

毕竟,这意味着成本问题,高等教育可是很花钱的东西,当然,这里指的是真正有实力且认真办学的高等院校。

而高等教育普及除了对政府而言,投资成本高以外,对一些普通家庭来说成本也十分高昂,除了学费等基本费用以外,时间成本也是一个问题。

高等教育学习时间基本在四年左右,而很多家庭除了要承担四年的费用以外,还要付出四年的时间成本,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四年可是十分宝贵的。

毕竟对人生和社会来说最重要的阶段,就是青年阶段,而高等教育阶段正好处在这个人生的黄金时期。

而如果,因为高等教育门槛拉低,从而培养出一批“过剩”的大学生,却没有对应的岗位安排,从而导致他们外溢到农田,工地或者工厂,进行最基础的工作,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毕竟,这种没有太大含金量的工作,东非中学生毕业后一样可以干,甚至因为他们身体更好,更年轻反而执行的更好。

所以,东非的高等教育一直都维持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讲究宁缺毋滥,这一点从博尔纳局长的经历就可以看出来,即便他有一个背景相对深厚的父亲,但是却也没有办法走后门进入大学校园。

不过,即便是这样,东非的高等教育对比同时期的其他国家,也算标准大大降低了,要不然也不可能成为世界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国家。

(本章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