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菜,不可餐无汤。”
岭南人民对于煲汤的喜爱程度,由这句歌谣便可见一斑。
土鸡是厨房中常备有的,这年头还没有饲料鸡一说,集市上卖的鸡都是农家放在户外散养的,除非是专门留来下蛋的母鸡,否则都是养到八九个月大便捉出来卖了。
只有用真正的土鸡煲汤,味道才会鲜。
史如意切了姜片,和鸡肉块一起下锅焯水。
水滚后去掉表面浮油,将鸡肉捞出,和其余配料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合盖。
爷爷小时候手把手带她厨艺时说过,这菌菇和果实都是植物的精华,生长时吸收了天地元气。
茶树菇、无花果、枸杞和红枣,四种无一是药,和土鸡放在一起煲汤,却有健脾养胃、促进食欲的神奇效果。
这就是食物的神奇之处。
她幼时还懵懂,但爷爷这份对于自然的热爱,对时令和食材的尊重,已经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她。
史如意蹲下来,给炉膛里添柴鼓风,调成适宜的中火,这才松了口气,站起来捶腿伸懒腰。
煲汤的火候是顶重要的一件事。
一样的材料步骤,各人做出的味道却不尽相同,秘密就出在这对于火候的掌握上。
砂锅乖乖地呆在炉上,热气袅袅,汤水滚动的细微咕嘟声是宁静的白噪音,听得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温妈妈和香菱在锅头忙碌着准备主子们的晚膳,这样的时光,惬意得让人觉得不真实。
虽然穿越成小丫鬟,但她也因此拥有了新的家人,衣勉强够穿,饭尽可吃饱,这足以让史如意心甘情愿地感谢上天。
临近午时,
紫烟拎着一麻袋芋头紫薯走进院子。
原是为了那珍珠粉圆的缘故,史如意和温妈妈拎过去的食盒中只放了一小碗,统统进了二少爷的肚子。
倒比那艇仔粥用的还要多些。
太太曾氏心疼儿子,看他用的高兴,便把温妈妈新送来的那份也叫人送到云佑院子里,自己都未曾尝到味道。
史如意机灵,这就打算中午多做几份珍珠粉圆,给太太、二少爷、姨娘屋里都送一些。
紫烟后头跟着个方圆脸的男子,穿着玄色的粗布长袄,一身腱子肉,单手轻轻松松提着木桶,跟玩似的。
细细看去,脸上轮廓还跟紫烟有三分相像,却是她同胞哥哥宝源,同在府里干采买活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