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日月当空武曌的武功 > 五姓七望重修姓氏录(第1页)

五姓七望重修姓氏录(第1页)

永徽六年,李治废除王皇后,改立武昭仪为后。许敬宗、李义府以贞观年间的《氏族志》没有武皇后的家族籍贯,需要与时俱进为由,建议重修《氏族志》。李治遂命礼部侍郎、著作郎、太子冼马、太常丞等12人重修《氏族志》,并规定当时五品以上官员全部收入其中。

至显庆四年,该书修订完成,改称《姓氏录》,李治亲自做序,并规定了类例,以表重视和满意。

在之前提到王皇后的时候,曾引过一句唐初谚语“宁娶五姓女,不入君王家。”可见士族的门第声望甚至凌驾于皇室之上,与士族通婚更是成为跃升阶级、提高声望的有效途径。

当年,因政治投资高祖李渊而从木材商人跃升为当朝新贵的武士彟,在丧偶后便通过李渊赐婚,迎娶了弘农杨氏的女儿。

就连贞观六年下令修撰《氏族志》,以提高皇室及新贵名望地位的太宗,也为在儿子李治选王妃的时候选择了五姓之一的太原王氏。

可见,尽管在唐初,经历了南北朝庶族地主崛起、北魏孝文帝改革、隋文帝废九品中正而行科举、关陇军事集团建立新朝的一系列打击,士族力量极大衰退,但是历经多朝的上百年积淀,他们在社会上仍然拥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至少在婚配方面仍然掌握着主动权。

而“宁娶五姓女,不入君王家”中的清河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均是山东士族。再加上赵郡李氏和博陵崔氏,便是常说的“五姓七望”。

尽管隋末农民起义中甚至出现了“得隋官及山东士子皆杀之(《旧唐书·窦建德传》”,山东士族由此受到了重大打击。再加上尽管李唐皇帝自认为是陇西李氏,但是唐朝以关陇本位建国,建都长安。

然而,山东士族以经史传家,文化底蕴深厚,又经历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鼎盛时期,树大根深,拥有极强的社会名望和地方势力。

甚至对于李唐皇帝自称出身陇西李氏,陇西李氏认为“此李非彼李”,李渊的母亲是鲜卑独孤氏,妻子是宇文泰的外孙女,李唐皇室与鲜卑贵族通婚,胡化严重,血统不纯。

但是在唐初政局仍然动荡不安的时期,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山东士族还在李唐王室的拉拢下,助其平定了窦建德等地方势力,稳定了国内局势。

太宗即位后,尽力规避山东高门对政治的影响,但是在朝廷重臣中,山东庶族仍然占据主流。在太宗的二十八位宰相里,高士廉、房玄龄、魏征、李勣等二十二人都是山东人。

而在这些人中,房玄龄的妻子是范阳卢氏的女儿,魏征为儿子魏叔瑜求娶了太原王氏的女儿,李勣为儿子李震求娶了太原王氏的女儿,其余重臣也多与山东士族通婚,此处便不再一一说明。

这些重臣可以凭借自身政治地位与山东士族通婚,但是其他一些地位较低的朝廷新贵要想与山东士族通婚,就需要重金聘之。

贞观六年,面对朝廷新贵为了提升声望地位向山东士族买婚的情况,太宗命人以当朝官品、人才修《氏族志》。然而在贞观十二年修成第一版《氏族志》上,山东博陵崔氏(崔民干)列为第一等。

对此,太宗怒斥,“山东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官宦人物,贩鬻婚姻,是无礼也;依托富贵,是无耻也。(《唐会要·卷三十六》)”

随后,太宗命高士廉等人重修《氏族志》,这次以皇族李氏为首,外戚次之,博陵崔氏(崔民干)被列为第三等。

《氏族志》只是触动了以往的门第等差传统,只考虑当朝做官情况,不考虑历代做官情况,所以它并不否认门阀观念,只是侧重于扶持新统治集团所在阶级,也就是关陇士族,同时也使部分出身庶族地主的李唐新贵获得士族身份。

李治即位后,由于关陇集团对其的掣肘,出于打击权臣、巩固君权、提拔心腹的需要,在废王立武这一取得朝堂主动权的标志性事件后,改修《氏族志》便也成了顺理成章的。

显庆四年新修成的《姓氏录》以当朝品味为等第标准,比《氏族志》落实得更彻底,当朝无官至的旧士族全部被排除在外,而以军功入五品的兵卒却位列其中。

而这让很多妄图通过《姓氏录》重彰旧日光辉的落末士族很是失望。他们以为李治重修《姓氏录》只是针对关陇士族,仍然会和《氏族志》一样遵守门阀观念。没想到《姓氏录》不仅从293姓削减为235姓,还完全以官品排列,一些落末士族直接被排除在外。

更让这些士族出身的缙绅士大夫感到不满的是,他们向来看不起的武夫兵卒竟然被列入其中。如果只是皇后四家被列为一等,他们也就忍了,毕竟《氏族志》里也是李唐王室和外戚位列一二等,但是现在让一群当兵的排在他们头上,那就完全忍不了了。

于是,这些缙绅士大夫哗然愤慨,纷纷表示不被选入《姓氏录》最好,选进去才是丢人。他们还将《姓氏录》讥讽为“勋格”,可以理解为没什么文化底蕴的暴发户。

然而无论这些缙绅士大夫如何讥讽,甚至用文字大书特书,李义府还是上奏李治,收回并焚毁了过去派发全国的《氏族志》,转而将《姓氏录》通行全国。

对此,这些缙绅士大夫表示,哎……佞臣!哎……妖后!

反正第一等姓氏中有武皇后,主要参修者李义府、许敬宗等人也是当初支持废王立武的意见领袖,不敢大声辱骂李治,蛐蛐他们这些人也算是聊以慰藉了。

胜利者哪里会在乎失败者的无能狂怒,尽管《姓氏录》仍然无法彻底改变“五姓七望”的门阀观念,但是武皇后的声名却随着《姓氏录》发行全国而得以彰显,别管好的坏的,反正是为人所知了。

武皇后也切实从中意识到了,声望对于个人乃至家族的重要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