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咬咬唇,把自己的宝贝小提琴往前一递,放到她怀里,像是交付了自己的心一般。忽地又幸福地紧紧抱住她,然后亲了亲她的脸,便害羞又欢喜地继续收拾东西去了。
程之遥抱着琴摸着脸愣神。
就这么把你的宝贝小提琴给我了啊?不怕我摔了?
眼见李衍耳根红红,像只忙碌的小蜜蜂继续整理行李箱。程之遥也不知如何承接这份盛情,便坐到旁边端详起这把小提琴。
这还是她第一次这么仔细看这把琴呢。之前只知道这是李衍的奶奶留下的遗物,他宝贝得很。她对小提琴又不擅长,也没怎么关心过这把琴。
现在这么细细端详,才发现,这把琴色泽古朴,琴身表面泛着一层光泽,是经过漫长岁月的积淀才会有的那种内敛的亮光,即使不懂琴也能看出这是一把很漂亮的小提琴。除了边角处有些细微磨损痕迹,以及琴面上被修复得几乎看不出的划痕,其余地方保存得都很好,看得出一直都被小心地呵护保养着。
程之遥透过琴面上弯曲的孔隙,发现琴身内部贴着一张标签。她对着光仔细辨别,上面写着制作年份,算算时间,离现在竟然有六十多年了,可真的算得上是一把古董琴啊。
在日期旁边,还有一个手写签名,写着“吕颂青”。
程之遥很感兴趣地问:“这把琴跟音乐家吕颂青有什么渊源吗?”
李衍一边叠衣服一边很自然地说:“当然有啦。这把琴从我奶奶小时候就一直陪着她呢。”
程之遥:“我是说那个大音乐家吕颂青,就是很有名的那个。这里面还有她签名呢!”
李衍奇怪转过头:“是呀。吕颂青就是我奶奶的名字呀。”
第197章回老家去学姐超心疼学弟要带他回老家……
程之遥的表情有一瞬间的空白。
“你的奶奶……是吕颂青?”她迟疑着问。
“是的……”李衍动作渐渐慢下来,有些不明所以。
“就是国内最有名的音乐家、教育家,吕颂青!?”程之遥声音都有点破音。
李衍终于明白过来。他挺不好意思地,又带点小骄傲和小矜持地说:
“嗯……我奶奶她,确实是很厉害的一个人……”
程之遥目瞪口呆,低头看怀里的琴,手激动得有些微微颤抖。
——那不是别人,那可是吕颂青啊!!!
德艺双馨,名满天下的国宝级艺术家啊!!!
这可比知道他爹是首富震撼多了!
吕颂青。她是国内近现代的最后一个音乐大师,地位可谓是无与伦比的尊贵。她去世后,是国旗覆身,以国礼下葬的,全国甚至降半旗哀悼。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打开电视,无论是哪个台都能看到缅怀她的新闻报道。
如果说最顶级的商人仅仅代表了当下繁华热闹,而最顶级的艺术家,则能够名垂青史。
吕颂青女士,就是会名垂青史的那种人。
她生前,不但是最好的古典音乐演奏者,还创作了很多传世经典,许多耳熟能详的乐曲都是出自她之手。不仅如此,她还是伟大的音乐教育家,桃李遍天下,现在还在活跃的有名气的资深音乐家有不少都曾是她的学生。她的教育理念主张因材施教,主张音乐是自我表达的工具,曾经发掘了不知多少有天分的音乐天才。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一直在努力奔走,试图破除音乐的高门圈子,降低音乐的门槛和学习成本,让音乐回归本质,成为最最普通的劳动者也能接触、学习和欣赏的艺术……
可惜这个想法不知要牵动多少产业利益链条。因此直到她去世,这个想法都没有实现。
她辞世的时候,有评论家称国内“最后一轮红日落幕了。文艺界从此迎来漫漫长夜”。
事实确实如此。从她去世之后,古典音乐领域再没有诞生过一个强悍的新星。国内音乐界越来越混乱,越来越疲乏,乱象频出,乌烟瘴气。不只是音乐界,文艺界也是如此。学阀林立,拜高踩低,互攀关系……几乎整个文学和艺术领域,都笼罩在一种浮躁功利的氛围中。
国内的文学和艺术,变得越来越像沙漠一般荒芜……
那么现在程之遥手里捧着的就是大师吕颂青曾经用过的小提琴。她无比震撼。这种震撼就好比偶然抬头发现隔壁邻居是李清照……
她张着嘴,深呼吸着,极小心地把小提琴放回琴盒。
然后上前两步,紧紧握住李衍的双手,非常激动:
“我一直很景仰你的奶奶!”
“学姐你不要这么对我说话呀……”
李衍很不好意思地抿唇笑着。学姐有这种反应他并不惊讶,因为他也很为自己奶奶骄傲的。是的奶奶就是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呀!
程之遥现在说话都变得文绉绉了。她又回身,小心托起旁边的琴,端详着,庄严肃穆道:“想必。这就是吕老师的爱琴了。得以瞻仰之,不胜荣幸……”
“哎呀学姐!“李衍笑着摇晃她的胳膊撒娇,”没什么的……我奶奶其实生活中也是普通人啦很和蔼慈祥的,不用这么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