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挖掘泥坑则是为了储存更多的鱼虾。殷屿现在在河里固定放置六个捕鱼陷阱,基本每天的食物都有结余,不可能总是靠着小鱼篓存放没吃完的鱼虾,他需要更大的食物存放点。
挖掘泥坑的过程也顺带着掏出了大量烧陶用的河泥。殷屿估算着泥坑的大小足够之后,从河边挖开一道浅浅的沟渠,引水灌满泥坑。
因为泥坑要比沟渠深很多,殷屿还在沟渠上插了一排树枝作为阻拦,所以鱼虾很难逆着水流游回河里。殷屿把这些天收获结余的鱼虾螃蟹一股脑地倒进去,又在泥坑周围用树枝做了一圈矮栅栏。
万一有什么野兽看这里的鱼逃不出去又好捞呢,总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挖泥坑时掏出来的河泥殷屿做成了大小的碗罐锅桶,和已经表面微干的陶窑放在一处晾晒至干透。
这两项工作花费了殷屿上午的时间,下午则是他收集木材和藤蔓的时间。
这是每天都要去做的日常任务。
木材和藤蔓都是野外生活的消耗品,储备越多越好。殷屿也会趁着收集的时候走得稍微远一点探索周边地形——捕鱼捉虾不是生存的长久之计,过冬需要的食物储备远非每天捉到些鱼虾就能满足的。
然而森林里的大多数野生植物殷屿都不认识,更不确定能否安全食用。
即便作为一个吃货国人,又经历了末世的磨炼,殷屿也不敢轻易考验自己的消化能力和抗毒能力。
小心驶得万年船,对自己太自信的人往往死的最早。
为了避免死于食物中毒,不确定的食物还是不要去碰为好。
好在殷屿记忆里有一个地方,说不定能解决他的吃饭问题,还能顺便为他提供过冬的储备粮。
殷屿正逆着河流的方向往上游走。这条贯穿了港区大学城的河流当年被学生们戏称为小扬河,正是因为它流经了申海农——申市海洋农业大学的实验田。
扬河是华国的母亲河,而申海农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学,最负盛名的就是被本校学生叫做“小华国”的广袤实验田。
那里不仅密集栽种了分布全国的多种经济作物,还培育了无数高产量耐干旱抗虫害甚至能在盐碱地生长的实验品种。
换句话来说,如果能沿着小扬河找到申海农的实验田,即便那些经济作物现今十不存一野化严重,只喂饱殷屿一张嘴也是绰绰有余的。
甚至还能让他从捕鱼狩猎进化到农耕时代,获得安全稳定且品种多样的食物来源。
而且申海农不只有实验田,还有占地面积不小的养殖场和海上养殖场,殷屿怀疑他之前发现的羊粪蛋就是来自于申海农养的羊的后代。
想着申海农食堂那闻名大学城的自养鸡鸭牛羊火腿,殷屿吞了吞口水。
约莫不到一个小时,两人在机场的地下停车场里找到了殷屿租借的那部改装越野。
改装越野的车身是迷彩色,凸出的钢结构竞技杠和粗大的防脱圈轮毂一眼就抓住了殷屿的眼球。
轮胎用的是MT泥地轮胎,巨大的花纹颗粒如同轮胎界的大“花臂”,抓地力非常强悍,适合攀岩和泥地;而竞技杠的改装是为了避免在荒郊穿越中被树枝、石头刮伤
此外,为了避免先前小仓鼠出现的情况,殷屿的这辆越野还加装了底盘护板,没有使用原厂护板,那对于殷屿需要用到的野外情况而言还太“软”了。
改装的底盘护板连着发动机前端的水箱也一道额外添加了护板,以免涌起的沙砾碎石顶到脆弱的水箱,导致最终车辆抛锚。
最后是加装了绞盘和空气差速器锁,前者能在危急时刻自我脱困,后者则是专门为了应对沼泽附近大坡度越野制动的安全性。
这辆几乎像是为了殷屿量身打造的越野造价不菲,殷屿花了不少钱才从别人那儿抢订了下来。
“上车。”殷屿拍拍车门,微用力一拽,接着力道跃进驾驶室。
这辆越野如同野兽。亮起橙黄的前灯,隆隆的引擎轰鸣低沉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