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被迫营业的英语短语 > 320340(第15页)

320340(第15页)

“你们看他的脚步。”丁悦突然开口,“地上的玻璃渣被他带进屋里去了。”

众人仔细观察,果然,男子在攀爬窗台的过程中,鞋底带着的一些玻璃碎片掉落在了窗台上。

“想必他跳进房子之后,还会带进更多玻璃,留下更多移动的痕迹。”丁悦补充道。

那高个子男生看向丁悦的眼神更加不可思议。天哪,这也能推算出来?

他的目光扫向屏幕中地面上那些不均匀分布的玻璃碎片,忍不住低声嘀咕:“果然如这女生所说,是那小偷鞋上带进去的吗?”

男子究竟在别墅里做了什么,这段视频无法告诉他们。画面很快切换到八倍速播放,两三分钟后又恢复正常,显示出男子即将离开。

只见他将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重新背到肩上,动作有些吃力。布袋装得满满当当,甚至能隐约看到里面一些物品的轮廓,例如考题描述中提到的那幅油画——布袋的一侧明显装着一个长方形的硬物。

男子再次爬上窗台时,大概低估了装满财物的布袋有多重。在他试图从窗户挤出去、回到地面时,布袋的底部和顶部都刮擦到了窗框上剩余的玻璃,意外折断了窗框上一部分残留的玻璃碎片。

随着布袋的晃动,这些碎片掉到窗外地面上。

视频里听不见玻璃落地的碰撞声,但现场的男子肯定能听到声音,顿时紧张地四处张望,目光在别墅周围巡梭了一圈,确认没有人注意到这边的动静后,才松了一口气,还抬手轻轻拍了拍胸口。

一分钟不到,画面中窗户旁那块玻璃的反光再次出现男子驾驶电动三轮车的影像。

他将装满财物的布袋放回三轮电动车的后座,而后蹲下身,从另一个袋子里取出一双鞋,将自己那双已经沾满玻璃碎渣的鞋子脱下,小心翼翼地放进袋子里,再换上带来的那双备用鞋。

“准备得还挺齐全嘛!连换鞋都想到了,准备周全,可惜没踩好点,连这家门口有监控视频都没发现。”眼镜男生笑道。

监控视频到此结束。主考官没有多说,只提醒他们:“视频分析到此结束。下午理论和书面考试完成后,每位同学都会收到一份详细的表现报告,其中会对你们的推理和表现作出评价。”

下午的书面考试同样没有难倒丁悦。尽管她不像王宇专攻网络安全相关的理论知识那样,把业余时间全花在学习相关知识上,但在考试之前,她也临时抱佛脚地学习了一些痕迹学的基本概念。

书面考试中,还涉及不少与受力分析相关的题目,比如:不同粘稠度的液体以不同速度喷溅,会形成怎样的轨迹?多硬的物体砸到多软的材料上,会如何弹起、留下怎样的痕迹?

这些都是丁悦的强项。

第331章他不希望这个认真、较真、一腔热血的女孩,被现实泼来的冷水浇得透心凉

几天后,丁悦收到了来自治安部痕迹检验专业人才选拔部门的考核报告,字里行间透着对她能力的高度肯定:丁悦在考核中展现了卓越的案例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地上玻璃碎片的形态和散落的规律,她梳理出了整个案发过程,并推导出完整的犯罪路径。她的推测逻辑严谨,过程详尽且极具说服力。

在犯罪流程分析中,丁悦的视角也尤为独到。她没有仅仅聚焦于玻璃破碎瞬间的微观细节,而是从宏观入手,努力还原从玻璃破碎到犯罪完成的整个流程。尤其是她关于玻璃碎片掉落轨迹及受力分析的补充,为团队报告增色不少。

报告还特别提到,丁悦在团队讨论中表现突出。当与队友的观点产生分歧时,她既不回避冲突、盲目附和,也不因为意见冲突而展现出敌对情绪。相反,她积极提出新思路,在听取队友意见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见解,不卑不亢、以理服人。

此外,丁悦的理论考试成绩跻身所有参与选拔学生的前10%。

综合考量她的案例分析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理论功底,报告中写道:“丁悦同学在犯罪痕迹检验领域展现了极大的发展潜力,其能力和态度完全符合选拔要求。未来,她有望成为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建议重点培养。”

与此同时,另一封报告也送到了王宇的手中。虽然网络安全专业选拔的参与人数众多,导致王宇收到的点评内容相对简略,但结果同样令人欣喜。

他的表现成功赢得治安部的青睐,并很快收到了治安部对口的教育邀请函——只要王宇的高考成绩达到省内本科最低投档线,便能顺利进入治安部下属的大学专业就读。

这意味着什么?他不仅将在大学期间受到小班化定向培养,毕业后还可以直接免除校招、公考等竞争激烈的程序,直接以“特殊人才”身份进入治安部工作,端上人人向往的铁饭碗!

奇怪的是,王宇早早收到了录取合同,并在家长的陪同下签了字。

而丁悦呢,尽管获得了一份满是赞誉的表现报告,却迟迟没有等来合同。

这让她心中打起了鼓,担心有没有可能是哥哥的原因影响到了自己?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当治安部将她的推荐报告转交至本地省治安厅时,相关工作人员在核查丁悦的身份背景时发现了她哥哥的过往记录。

几小时后,治安部会议室内,长桌上摆放着丁悦的政审材料和表现报告,几位治安部队员正在为她的录取资格展开激烈的争论。

一位年长的队员推了推眼镜道:“根据条例,丁悦的亲哥哥丁喜因为非法赌博和容留他人赌博罪,正在服刑。原则上,丁悦是不符合录取条件的。这可是多年来定下的规矩,关系到我们机构的形象和公信力,不能轻易破例。”

话音刚落,一名年轻的队员开口了。他是此次选拔考试的主考官之一,也是丁悦的表现报告的主要撰写者。

“可是,我们就这么忽视丁悦同学的能力吗?难道她在考试中的表现还不足以证明她的价值?她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甚至比我们这些经过专业训练、拥有多年经验的刑侦人员都更胜一筹。就因为她哥哥赌博的案底,就要让这样一位天才被挡在门外吗?”

最先开口的年长官员沉声道:“话是这么说,我也明白这孩子的确不容易,但规则就是规则。如果在她这里破例,我们又该如何向其他考生交代?有群众问起,该如何向公众解释?规矩不能因为一个人而改变。”

年轻考官想说什么,却发现自己无从下嘴,毕竟每次自己开口,年长队员总能用一句“规矩就是规矩”将话头堵死。

就在这时,本市治安队的一名中年队员轻咳了一声,缓缓开口:“其实,丁喜赌博和乔大华杀人并试图栽赃的事,我是当时负责现场调查的治安队员之一。”

会议室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位中年人。

“那次案子我记得清楚。丁悦当时什么现场痕迹都没触碰,但她凭借细致的观察,发现了许多关键线索。比如血液喷溅的方向、受力痕迹的细节……这些都直接帮助她哥哥洗清了杀人嫌疑。老实说,当时我就在心里想,这小姑娘前途无量。后来,我还特意给她的班主任打了电话,说她很有潜力。那时候我就建议,不管政审过不过关,都该让她试一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