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明第一臣百度百科 > 第32章 分田是个技术活儿(第1页)

第32章 分田是个技术活儿(第1页)

“重八,这是咋回事?”一个黝黑魁梧的大汉晃着脑袋,对朱重八道:“你不是说咱们过来吃香的,喝辣的……怎么要给你朱家当奴婢?你是要找家丁啊?”面对质问,老朱的脸也发红了,不用问,这一定是张希孟搞的鬼。朱重八气哼哼过来,正好看到了马氏,他把眼睛一瞪,“你怎么不管管?不嫌丢人啊!”以现在的身份,这一点不算力量的力量,就这么高高在上的折腾,朱重八觉得自己很快就会垮台,或许活不过明天。马氏也轻叹了口气,“你别跟我吼,这都是小先生安排的,你让人家做主来的。”朱重八气得翻白眼,他迈着大步,冲了进去,直接杀到了张希孟的书房……等他进来,发现张希孟正在奋笔疾书,旁边堆了不老少的文稿。朱重八顿了一下,原来张希孟也不轻松,他压下了火气,到了张希孟旁边,低声道:“先生很忙?”张希孟放下笔,起身笑道:“主公招揽英雄归来,大业可期啊!”朱重八没接话,而是拉过来一张椅子,坐在了张希孟的对面,就跟他说道:“咱回家了,把那一百匹绸缎,给德高望重的分了,还有那位让咱去皇觉寺求生的汪老夫人,咱给了她三十匹绸缎,当初赐给咱一块坟地的刘继祖,咱也给了他三十匹绸缎,还给了十块金饼。”元朝逼着百姓使用宝钞,金银可不是寻常人能使用的,刘继祖虽然算个地主,也没啥存货。拿了老朱的厚赠,那是喜出望外,立刻设酒款待,把十里八乡的亲朋都招呼过来。可算是出息了一个人物,老朱在席前也讲了如何守城,如何杀敌,缴获了多少东西,什么金银成堆,粮食如山。总而言之一句话,他朱重八发达了,衣锦还乡,乡亲们想要升官发财,就跟咱走!不得不说,他这一招还真管用。尤其是在这个世道,很难活得下去,想要投军,又没有那个胆子。此时朱重八跳出来了,大家伙自然愿意追随。就这样,朱重八带回来二百多人,还有许多人说回家安顿之后,就来投靠。朱重八也跟大家伙说了不少,一起创业,荣华富贵,反正就是画大饼呗!只是朱重八没想到,刚回来就是一棒子。“咱跟大家伙说的是同享荣华富贵,可现在成了吃咱的饭,给咱当仆人,咱养不起这些人啊!”张希孟不慌不忙,他太清楚发生什么事了。朱重八的那些老乡,哪怕在立国之后,也有那么多桀骜不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现在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十里八乡的,谁不知道谁啊!大家伙一起光着屁股下河,上树掏鸟蛋,凭啥让咱给你磕头下跪?张希孟愿意磕头,那是因为老朱救过他的命,其次才是朱重八未来会成为皇帝。就算是眼下的朱重八,也觉得自己承受不起,老脸通红,所以才很愤怒来找张希孟。“主公,你说的有理,不过我这里有另外一番道理。主公请想,濠州群雄,为什么会分崩离析?郭大帅又怎么落了孤立无援的下场?”朱重八一怔,他当然清楚,这里面有郭子兴的问题,但是从一开始,就早有预兆。郭子兴跟孙德崖等五人联合起来,打进了濠州之后,都称为大帅。每人都有一群弟兄,说白了,郭子兴就是个盟主,而任何联盟,不管是讨伐董卓的酸枣盟,还是对付魔教的五岳盟,内斗都是不可避免的,从历史到武侠,从现实到幻想,都遵守这一条法则,毕竟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联盟……朱重八低着头,思绪重重,光是拉拢一群弟兄那是山大王,不是打天下。张希孟继续道:“主公,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尤其是起兵造反,打地盘争天下,这么大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核心,没有一个说了算的,我怕咱们也会落一个郭大帅的下场啊!”这话绝对是语重心长,直击要害。朱重八浑身一震,也不得不承认,张希孟讲得有道理,只是现在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咱,咱没有那个地位啊!”严格来说,朱重八还是郭子兴手下的九夫长。当然了,他可以自称大帅,甚至是自称王爷,皇帝……爱叫什么叫什么,可问题是有多少人能承认你?“主公,我以为这也不是问题。就算郭大帅给主公一个高高的官职,让主公招兵买马,也不过是借助郭大帅的声望,并不是主公自己的。依我之见,主公该争取所有人的拥戴,让大家伙真心支持主公,到了那时候,什么官职地位,也就无关紧要了。”朱重八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道理是这样,可,可咱要怎么做?”总算到了关键的地方,张希孟笑呵呵将一摞文稿递给了朱重八,正是他撰写的授田方略。有关土地的事情,张希孟跟贾鲁说过两次,把老头吓得不轻。但是这两次谈得还都是大方向的原则,具体怎么落实,还没有谈。但是这一次的授田方略,就详细太多了。,!真正涉及到了落实这一块。首先来说,任何法令都要简明直接,公平合理,方便执行……那些复杂无比的,鬼都不知道怎么操作的,几乎就是鼓励大家伙钻法律的漏洞。同样的,如果不能区别对待,一刀切下去,那也是不能落地的。均田均田,虽然讲究平均,但是不可能全国耕田每人都一样多,那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个平均,限定在自然村的范畴。这和后世的土地政策,也是相同的。“在一个村子之内,土地平均分配给所有人,在这些土地当中,定一个口粮田的线……比如说临淮镇,这里的土地亩产一石五到两石,一个人一年口粮五石,就需要分三亩口粮田……村子所有人,都首先均分三亩田。这是不用纳税的份额。在三亩田之外,余下来的土地,再进行平分,如果每个人还能得到两亩,余粮就是三到四石,根据每年的亩产,按照一成征税,如果余粮超过十石,就征收两成,十石以上,按照三成征税!”“如果村子里有些地主大户,他们确实没有为非作歹,土地来源也算清白,那就需要在保证全村都分到口粮田之后,按照四成五征收田赋!”张希孟给朱重八解释他的方略,老朱耐心听着,当他讲到这里,老朱似乎有所领悟。“先生,如果大户还保留许多土地,他们就必须按照四成五来缴纳田赋。可若是他们把田交出来,岂不是能少了许多田赋?”张希孟一笑,“主公圣明,我们首先要保证普通的农户可以生存,其次对那些一般的富户要压制,却也要给一条活路,然后才能集中力量,消灭那些罪大恶极的豪强,给元廷当走狗的鹰犬奴才!”朱重八盯着方略,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突然长长出了口气,眼睛之中,多了自信的光彩。张希孟的这套方略算是复杂吗?其实也不算复杂,元代的田赋也要区分官田,民田,按照土地的等级,还要分成上田、中田、下田。又因为有权贵寺庙,豪强富户,种种减免逃税,把税制弄得混乱无比,往往吃亏的都是可怜巴巴的佃农。这一点朱重八最清楚了,他们家从太爷爷开始,就租田度日,结果被沉重负担逼得到处跑,最初在沛县,随后迁居句容,后来又迁居泗州。到了朱重八父亲这一辈,才住在凤阳,结果一场灾下来,再也跑不动了,只能家破人亡。张希孟这套授田方略,最亮眼的地方,一个是口粮田的设计,给所有百姓托了一个底儿,不会有流民了。其次田越多,余粮越多,缴纳的田赋就越高,这样一来,就抑制了兼并的冲动,阻止了富户欺压穷苦百姓。“主公,若是能按照此法,先让临淮的百姓分到田,安居乐业。岂不是吃上了朱家的米,用上了朱家的钱?”朱重八浑身一震,如梦方醒。他抓起方略,死死捏在手里,迈步就往外面走……来的时候,朱重八心虚惶恐,出去的时候,信心充沛。“张先生,你跟咱过来,给他们好好讲讲!”朱重八的声音浑厚洪亮。张希孟连忙答应,说起来这就要面对淮西勋贵了,还挺紧张的。:()大明第一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