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她这里看诊的,几乎都是住在同一个村的人。这倒无所谓,只要能将病医好,在哪看诊不是看诊。唯一让人头疼的就是来看热闹的人,远比正正经经来看病的人要多。
这也难怪,村里本就没什么新鲜事,乍然来了一位能治百病的大夫不说,竟还是位女大夫,年纪轻轻的,容貌秀美,说话的时候也和和气气的,说是京城里来的大家闺秀她们都信。
这样的条件,嫁入高门都未必不能做到,若真能嫁入高门,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就都有了。便是嫁不了高门,大抵也不会嫁的太差,丰衣足食的日子总归是有的。
放着如此舒心的日子不过,怎就这么想不开,跑来她们这小村子里当女大夫了呢?
起初见来她院子里的人大多都只是来瞧热闹的,楚明熙不免有些气馁,不过细想了一下,她便又释然了。
就算只是过来看热闹也无妨,总归在外行医,讲究的是一个好名声。口碑是一点点做起来的,她身为女子,比男大夫又多了几分不易,世人总觉得女子处处不如男子,从前就遗留下来的偏见,又岂是说消除就能消除的。
好在她也不完全是为了挣些银两,能帮到别人一点是一点,倘若她的医术当真能帮到附近的村民,免了她们再受病痛之苦,那么她就不算白忙活。
村里的人歇得早,天色才刚擦黑,白日里围着看热闹的村民们早早就回了各自家里。
楚明熙栓上院门,做了一顿简单的晚膳匆匆用过,洗了碗筷,便又坐回桌前写字。
外祖父留下来的那本医书她已整理得差不多了,按照先前的进度来计算,约莫再过半个月便能将医书写完。
屋里点着两盏油灯,将昏暗的屋子照得敞亮。
夜里点两盏油灯着实是有些浪费的,且油灯气味重,在此处住了这么些时日,她仍是有些闻不惯,无奈她怕黑的毛病至今还没个起色,石竹和忍冬又不在她身边,她心里着实没底,万一真发起病来,她根本不敢想象她会如何。
眼下这日子过得清苦,甚至还有些单调无趣,可再如何,也比在悠兰轩的日子有意义多了。
她做着她最喜欢做的事,虽则平日里来她院子里的人瞧热闹的居多,但她能感觉得出来,她们对她并无恶意,只是有些好奇罢了。
其实她并不如何怨恨悠兰轩的那些丫鬟婆子,她出身普通,与容玘身份悬殊,无论她再如何善待那些丫鬟婆子,她们仍是打心眼里瞧不起她。
而今这样最好,她不用再忍受她们的不喜,还能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
一想到悠兰轩,她不可避免地想起了容玘。
到了此刻她才察觉到,若非今日碰巧忆起从前在悠兰轩的那些事,她竟已好几日不曾想起过他了。
她的唇角不由自主弯成一个好看的弧度。
那日决意离开京城、离开容玘,她便已对他死了心,可她没法否认,有时候她还是会不受控制地想起他、回想起他们的过往。
她能决定自己的行为,逼迫自己离开他、不再卑微地乞求他的爱,她却没法控制自己的心。
从前的她,是实实在在心悦过他,喜欢到光是坐在他的身边默默地看着他,心里都是甜的。
真心爱过的人,又叫她如何转头就能忘得一干二净?
先前她总是硬逼着自己不去想他,她总以为她还要再等上好久才能自然而然地忘了他,今日她才发现,自己并不曾刻意做过什么,却已是好几日都不曾忆起过他了。
这是否意味着,哪怕哪一天有人在她面前提起他的名字,在她心里也再生不起一丝波澜了?
她会忘了他、忘记从前所有那些不愉快的事。
次日晨起后,楚明熙仍保持着前一晚的好心情。
粥刚熬上,外面有人叩了叩院门。
时辰尚早,她本想趁着还没人过来之前备好早膳填饱肚子,听得有人敲门,她走出灶房,将院门打开。
站在门外的祝大娘捧着一盘热乎乎的糕点,一壁走进来,一壁笑着道:“楚姑娘,你还没吃饭吧?”
“没呢祝大娘。我刚把粥熬上。”
“那敢情好。我做了些糕,待会儿你就着粥多吃些。”
楚明熙跟祝大娘相处了这么些日子,知道祝大娘是个实心肠子,她送东西给人时是真心实意,并非是在跟人假客气。
楚明熙大大方方地收下祝大娘送来的糕点,请祝大娘坐下跟她一道用早膳,祝大娘摆了摆手,道:“我家里还一大堆的事没忙完呢,改日我得了空再过来跟你一起喝茶。你啊,趁热把这些糕给吃了。我瞧你近来整日里忙着给人看病也顾不上吃东西,身上就没几两肉。你得好好补补,身子是自己的,那些个人便是来看病也不打紧,你就叫她们等着。都病着拖了那么久,也不在乎这一时半刻的,再如何也不该让自己饿着肚子。”
楚明熙笑吟吟地应下:“祝大娘说的在理,我听祝大娘的。”
祝大娘的目光在她脸上溜了一圈:“你今日可是遇到了什么喜事么?怎地看上去这么乐呵呵的?”
这楚姑娘人是真心好,长得也漂亮,就是不怎么爱笑,便是偶尔笑了,也笑得秀气含蓄,从未如今日这般,眼里的喜悦都快溢出来了。
楚明熙捻起一块糕饼,眼睛弯成了月牙:“因为祝大娘做的糕点最好吃啊,吃了心情也会跟着畅快起来。”
祝大娘爽朗地大笑了起来:“你啊你,医术好不说,嘴巴也甜。你既是觉着好吃,那你就多吃点,过两日我再做一些送过来,保管够你吃的。”
楚明熙将糕点送入口中,一嘴的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