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燕深深望着彭远征,心里起了一丝波澜。
“第二,你们这个园区的名字不好。我建议不要称什么乡镇工业园,而直接更名为‘云水产业园’——这样的园区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综合功能,为什么非得工业企业才能入住?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不行吗?第三产业不行吗?”
“第三,宣传的重点应该放在你们改善农村环境和兴办教育、提高乡镇软实力等方面,而不是简单罗列你们有多少家乡镇企业,多少家村办企业,产值多少,解决了多少就业岗位,农民人均收入多少。这些数据罗列出来,看上去漂亮,其实让人一眼扫过,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如果你们把重点放在民生和教育上,把你们已经做的体现出来,则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彭远征笑着结束了自己的发言。其实他还有句话没有说出口来,这样的宣传固然是为了推进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但也有为乡镇党委政斧唱赞歌的意图。而什么地方最能体现政绩、最能得到群众好评?还是民生和教育。
至于乡镇企业的产值、效益,说实话,不要说放眼全国,就是在江北省里,像云水镇这样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工业镇都比比皆是,其实没有什么好宣扬和吹嘘的。再说这也是长期好几届镇党委政斧班子累积努力的结果,没有这些底子,这一届班子干个屁啊。
李雪燕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
良久,她抬头来望着彭远征笑了起来,“彭科长果然厉害,一眼就看到了关键点上,天生就是做宣传工作的高手!”
“呵呵,李书记过奖了,我就是谈谈个人感受,提提建议。怎么艹作,还是你们自己拿主意。”
其实彭远征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今天跟李雪燕的这番谈话,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后续影响。
而自此,他与这里结缘,脚下这片热土成为他人生当中重要的一个节点。
(未完待续)
112章李雪燕的身世
11点多,李雪燕陪着彭远征和马自返回了镇政斧。
李雪燕让彭远征和马自在她的办公室稍坐片刻,然后她就匆匆出门而去,说是去安排饭,其实是去找镇委书记郝建年汇报。
彭远征提的建议很好,引发了李雪燕的共鸣。不论是涉及镇里长远的发展目标定位,还是出于这一次的宣传基调以及宣传重点,都让人眼前一亮。不过,李雪燕只是副书记、副镇长,镇里的第三把手,这种事情她做不了主,必须要由主要领导拍板,甚至要开党委会研究通过。
李雪燕走后,彭远征起身来打量着她的这间办公室。办公室不大,设施也很简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部电话,两个小沙发,如此而已。办公室没有一点女姓特色,唯有墙角的一盆郁郁葱葱的兰草和一个挂衣架上挂着的几件女姓外套,告诉外人这是一个女干部的办公室。
乡镇没有集体供暖,一律都是点炉子烧暖气包。暖气包上摆着一个精美的不锈钢保温杯,保温杯边上还有一把红色的小梳子。
彭远征站在李雪燕的办公桌前,无意间发现她的桌上有一张合影照,压在玻璃板下,就下意识地看了看。
照片上,李雪燕略显青涩和稚嫩,还梳着流行的麻花辫子;而她的旁边则是一个五六十多岁的中老年男子,姿态沉凝,一看就是政斧领导。彭远征讶然,因为他认出了这个人。这人是市里的老领导——在新安市市委副书记任上退下来的骆天年,也就是谢小容的公公。
李雪燕跟骆天年啥关系?看两人的神态和眉眼间的相似,应该是父女,但……一个姓骆,一个姓李,莫非是李雪燕随母姓?
后来的事实证明,彭远征的猜测是极准的。李雪燕是骆天年的小女儿,随母姓。谢小容,正是她的嫂子。
彭远征早就看出李雪燕不是一般家庭出身的女子,但也没有想到她竟然是市里老领导家的千金。以骆天年在市里的影响力而言,虽然是人走茶凉,但把自己女儿安排进市级机关应该是问题不大的。但李雪燕却坚守在乡镇,想起来应该与李雪燕个人的志向有关。
彭远征与李雪燕的接触虽然不多,但也能看出这是一个很有工作激情和思想抱负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在基层是不多见的,大多数基层女干部其实都是不愿意下到乡镇去的,就算是没办法下去了,也是当成镀金的跳板,只要一有机会,马上就会调离。
而这个时候,在镇委书记郝建年的办公室,却发生了一点小插曲。
李雪燕将彭远征的建议和思路,仔仔细细向郝建年做了汇报,很快也得到了郝建年的认同。郝建年在乡镇工作十多年,自然有他独到的眼光,他马上就意识到,彭远征抓住了他长期以来忽视的关键点,而宣传基调的思路也更是画龙点睛,对于宣扬云水镇党委政斧的政绩有着莫大的裨益。
也不能说乡镇干部追求政绩是错的。因为辛辛苦苦干几年下来,如果不宣传,上级就不知道。如果工作得不到上级的肯定,乡镇干部就会长期被压在乡镇,很难得到升迁。
郝建年当即就拍板决定按照彭远征的思路来。但李雪燕却提醒他,要不要跟镇长严康打个电话通通气。
严康跟郝建年不合,矛盾很深。其实严康不是出差在外,而是有意躲在了家里不上班。因为他对郝建年搞的这一套很不以为然,听说郝建年又要给自己歌功颂德,他心里很反感,就借故不来上班。
虽然镇长书记不合,但因为郝建年是一把手,在一把手决策一切的体制背景下,严康也阻挡不住郝建年的行动。况且,在班子里,郝建年掌握了大多数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