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氏吃了晚饭,换了衣服坐车去乐道堂。
她前脚刚到,后脚苏天佑就来了。
“你们坐吧。”谷夫人直入正题,“二太太写了信来,你们也看看吧。”
刘顺家的拿着两封信,一封是原版,一封是丫头抄的。
原版的给了苏天佑,抄的那份给了关氏。
关氏好奇接过来,一目十行,捏着信的手,几乎要抖了起来。
杨云娘,又是杨云娘。
杨阁老过世的时候,她最担心就是,杨云娘进京奔丧。
只要她进京,肯定会跟苏天佑见面。
她和苏天佑虽然早己分居,婚姻毕竟还是在的。
但杨云娘守寡进京,苏天佑会不会像苏震岳和苏天翊当年那样,强行休妻就不得而知了。
那么多年了,杨云娘为什么就阴魂不散。
“我要去直隶,接她们娘俩进京。”苏天佑说着,恨不得连夜去直隶。
他一直以为杨云娘生活的很好,丈夫疼爱,儿女双全。
最后一次见面时,杨云娘就是这么对他说的。
过去种种皆成云烟,大家都要向前看,不为自己也儿女,各走各路,各自安好。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告诉他,这些年杨云娘过的并不好,丈夫早亡,只有她们孤儿寡妇,被欺负到无家可归的地步。
这让他如何坐的住,青梅竹马的情义,是他对不起杨云娘。
亲口许了终身,却终负了她。
“你坐下。”谷夫人语气沉重。
要不是接到叶氏的信,她也不知道自己的养女过的如此辛苦。
“母亲,云娘是你抚养长大的,她现在无家可归,你不管吗。”苏天佑说着。
“我己经打发人去了直隶,她们娘俩会跟你二哥二嫂一起进京,并不需要你跑这一趟。”谷夫人说着。
苏天佑愣了一下,这才清醒过来。
谷夫人特意叫他过来看信,自然是己有安排,而不是单纯告诉她,杨云娘在受苦。
“邑哥儿喜欢云娘的女儿采蓝,二老爷和二太太也觉得采蓝好,想结这门亲。”谷夫人说着,目光落到关氏身上,“我也觉得挺好。”
关氏脸色苍白,几乎要到坐不住的地步,强撑说着,“老太太既己有决定,又何必叫我们过来。”
“我没打算跟你们商量。”谷夫人说着,看一眼关氏又看向苏天佑,“现在是告诉你们,我的决定。”
当年把杨云娘一个孤女远嫁,谷夫人心中很是不舍。但没有办法,把杨云娘留在京城只会带来更大的祸患。
十几年了,杨云娘一个孤女在外,虽有家书,但几年一封的书信,如何能让一个母亲安心。
尤其是杨阁老病重发丧,杨云娘都没回京,谷夫人虽然没提过,总是揪心。
现在叶氏来信,说了杨云娘的状况,她当时就有决定。不管关氏怎么想,她都决定接杨云娘母女进京安置。
“我有一处四进的宅子,是我的私产,离国公府不远,我己经吩咐人去收拾整理。云娘和采蓝进京后,就住在那里,一应事务我会安排。”谷夫人决定把话给苏天佑和关氏说明白。
“我会把宅子的地契给云娘,将来采蓝出阁,我也会从私房里拿钱给她添妆。”
杨云娘是她的养女,姓杨不姓苏。在国公府小住几天可以,常住却不合适。
她的私产不少,可以自由支配。就是将来留给养女,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只是给了养女,苏天佑自然就少得一份。
事关财产分配,不管关氏在意不在意,她都得把话说清楚了,免得以后有争执。
苏天佑对于财产之事从来不在意,“听凭母亲安排。”
第104章第104章“我听船行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