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找不到谢太傅这种级别的老师,林泽科考一途,肯定走得很艰难。
古代世家大族,从小开蒙,几百年或许能有一两个天纵之才,能力压当代无数卷王。
寒门子弟,寒门也是贵族阶层啊。林泽自己亲身体会,才知道改换门庭是多么艰难的事。
农家子如何逆袭,若只靠勤奋,实在杯水车薪。
这里每一个天才都卷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背后还有无数资源人脉的叠加,再加上逆天的运道,方才有三元及第的瞩目成就。
林泽现在不敢奢想自己是那种牛逼哄哄的存在,他只希望能卷上进士。
虽然经过仔细评估,前几年进士科录取率0。1%-0。5%。
从这个年代的教育普及程度来说,这难度已经比考清华北大还高。
只能安慰自己,上辈子211,穿越后叠加一下buff,希望还是有的。
鸡血打得猛,晚上学到十二点,目
前已经把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复习完毕。
看到这个结果,林泽非常满意。
作为一个纯纯理科生,现在一百八度转行文科,不能太急于求成。
第二天,六点起床,今天要出门,林泽不可能照往常七点多才起。
“泽哥儿,阿奶给你做了身新衣裳,你今儿穿这个去。”老太太等林泽吃饱饭,从屋里拿出一套衣服。
林泽接过来,配合老太太把衣服搁身上试试看长短合不合适。
老太太挺满意,催促林泽,“去换上试试。”
“好。”林泽低头又看看这套靛蓝色团花纹,双面绣银色竹叶棉布直缀。非常符合他的审美,耐脏、显白。
林泽换上后,腰间系上配套的秋香色编织丝绦,用白玉带钩连接固定,垂下两条飘逸的流苏。
“咱们哥儿如今也是个俊俏小郎君了。”老太太满脸欣慰,又喊林沐,“姐儿,把你哥要拿走的篮子提来。”
林泽知道是他要送给谢太傅的野果和蘑菇,回屋里把书箱背上,“辛苦沐姐儿,在家好好听阿奶的话,大哥下晌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啊,那我等大哥回家啦。”林沐俏皮道,把手里篮子递给领着。
多福也从后院出来,一行人将林泽送到路口。
林泽挥手,让他们赶紧回去。
第一次自己出门,家里不放心,多有两次就习惯了。
时间还很早,晨雾未散。
田野里都是辛勤劳作的农户,林泽负重前行。
路上遇到个进城的,人家认出他是这几天轰动小清河一带的大名人,热情招呼他搭个顺风车。
林泽没拒绝,两人路上闲聊,得知他家里是烧陶器的,什么瓦罐大水缸都能做。
到了谢家山庄的路口,林泽才下车,“多谢杨大叔。”
“林秀才慢走,要买碗啊水缸的,记得来我家——”杨峰爽朗一笑,手里的鞭子往骡车边上抽个响声。
林泽自是没有不答应的,人家都说给他八折优惠,回头就跟老爷子说一嘴。
进山庄这段路,林泽很熟悉,大概二十分钟,就到别庄门口。
“林公子,您来了。”门口的家丁一下子认出他,三步做俩,迎上来帮他拿东西。
林泽都到了,不差那点劲,“没事,我自己拿就行。麻烦通传一声,我来拜见谢师。”
“好的好的,您先到屋里坐着歇会。”家丁马上引他去后座房。
这时,正巧谢宁路过,“清珩,你来找祖父吗?”
“宁哥,家里寻到几样鲜美的野菜,想起老师爱吃,便来了。”林泽起身走过去,篮子里上面盖了一层苔藓。
谢宁看不见是什么,但并不好奇,只吩咐随从,“阿四,你帮林公子提篮子,阿七,你拿书箱。”
这回林泽没客气,和谢宁并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