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红楼之宁国公府老祖宗116 > 1襄宁公主大修(第1页)

1襄宁公主大修(第1页)

夕阳的余晖映射下,繁华的都城中央,被一座富丽堂皇宏伟壮观的建筑牢牢占据。朱红的高墙,金碧辉煌的瓦片,威严肃穆的气势,无一不昭显其之不凡--这便是大乾的皇宫,亦是大乾皇帝之所在。

说起大乾,建国不足百年,开国皇帝承元帝本为前朝一位金陵小官之子。只因前朝末代帝皇昏庸无道,只顾享乐,将朝廷之事托于宦官之手,任其排除异己,以致于朝堂之上乌烟瘴气,贪官奸佞为所欲为,民不聊生。

便是公候高官亦惶恐不安,人人自危,更别说一金陵小官,承元帝之父一向谨小慎微,也被牵连其中,满门下狱。唯有承元帝被管家以其子代之,方才得以逃脱。

待承元帝逃出生天后,再去打探消息时,只得到了自家被满门抄斩的消息,当时便泪流满面。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1

满门被灭,如此血海深仇如何能忘,承元帝时刻记于心底。孤身一人的他选择落草为寇,一步一步往上爬。

待到天下大乱,民间四处起义之时,承元帝已然是坐拥万人的山寨之首。他振臂一呼,手下纷纷响应,揭竿而起。

旧仇难忘的承元帝将目光投向了金陵,那里有着他曾经的家,也有与他仇深似海之人,如今起义,需要先占据一地为大本营,好稳固后方,自然而然的便想到了金陵。

不过三月,金陵城破,承元帝大仇得报,更是将目光投向了这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刀锋一转,自金陵席卷天下。

待到天下一统,承元帝本欲定都金陵,然众臣劝阻,终是定都上京,立国号为“乾”,年号承元。

承元帝征战多年,麾下不乏有志之士,能干之臣,念众人之功勋,待之尤为宽厚。然其下有四人,令之颇为踌躇,只因这四人都是中途加入,本就颇有实力,只是不比自己,才投靠自己麾下。如今分封功臣,若是落下他们,只怕四人心中不服,乱象再起。

天下初定,已然是经受不起。无可奈何,承元帝暂时压下了心中的忌惮,敕封了四人为异性王,即‘东平王、西宁王、南安王、北静王’,世袭罔替。意图慢慢分化瓦解,不为子孙留下麻烦。

更是分封了一众追随自己征战天下的老兄弟,其中功勋最为显著的便是八公十二侯。

以‘镇国公牛清、理国公柳彪、齐国公陈翼、缮国公石得开、治国公马魁、修国公侯晓明、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为首,保龄侯、平原侯、定城侯、襄阳侯、景田侯等一众功臣组成的开国勋贵势力亦不可小觑。

承元帝本意是想以八公十二侯来制衡四位异性王。

未曾想时事变迁,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天下既定,武将功勋难挣,文臣大肆崛起,文武之间隔阂由来已久。如今已不是征战天下之时,治理天下需要文臣,一涨一消,文臣势大,武将可不就得抱团,否则朝堂之上,孤掌难鸣,亦是艰难。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眼见自己的谋划成了空,却不能阻止。牵一发而动全身,朝堂之上,各派系之间,需要制衡,对于四位异性王,只能徐徐图之。

然而承元帝登基之时已年过半百,更遑论其征战多年,暗伤丛生,已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徐徐图之。倾其余力,不过将四位异性王削了一等,降为郡王,之后只能交由下一任帝王,任其施为。

承元十年,大乾开国太祖皇帝,一位善战的帝王,就此溘然长逝。

这偌大帝国的接班人,早已选定,承元帝到底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虽只是一小官,但遵循嫡长为贵。在承元帝心中,他的接班人首选便是嫡长子。

可惜承元帝嫡长子早年战死沙场,儿媳受惊之下产下一子,难产而亡。嫡长一房只留下一个病弱的孙儿,这是承元帝一生的痛。

嫡长子已逝,追封为梁王,病弱的嫡长孙担不起这天下的担子,袭了梁王的爵位,做个闲散王爷,也能富贵一生。

嫡长一房废了,承元帝的目光投向了其余子嗣。在有嫡子的情况下,承元帝不会去考虑庶子,哪怕他有想法,在嫡子无大错的情况下,那些遵循理法的官员也不会赞成。

自古以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除了嫡长子,其发妻还为其育有嫡次子昌王,继室为其育有嫡幼子齐王,一众兄弟中行二和行六,承元帝六子中,其余皆为庶子。

皇位继承人只在昌王和齐王之间,相比较为年幼的齐王,承元帝更倾向于年长的昌王。昌王乃原配发妻所出,发妻在承元帝心中的地位不是齐王之母所能匹敌的。当初承元帝本无意续弦,不过是因为后宅需要人管理,且需要一位身份足够的女眷来接待下属家眷,方才在众人劝解下聘娶了投靠自己的世家之女。

且昌王自成年后随承元帝征战,与麾下一众武将极为熟悉,自是得到了开国勋贵一脉的支持。如今才开国不久,勋贵一脉的力量未曾被削弱太多,有他们的支持,加上承元帝的偏爱,自然压下了有世家文臣支持的齐王,坐稳了储君之位。

齐王作为嫡幼子,历来自由惯了,性格随意潇洒,对皇位倒也没有执着,颇有些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之感。文臣们虽有说辞,耐不住齐王不配合,只能节节败退,默默不言。

如今在位的乃是第二位帝王,承元帝嫡次子昌王,登基后改元昌武,亦是一位好武的帝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