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初显成果丰卫渊推行的改革如春风般吹遍了书院,但仍有枯枝败叶顽固抵抗。孔夫子便是其中最顽固的一根。他如同蛰伏的毒蛇,伺机而动,在书院的角落里吐着信子。“这改革,就是邪魔歪道!败坏我圣贤之道!”他压低声音,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笃定,周围几个老夫子纷纷点头,如同被蛊惑了一般。不安的情绪在书院里蔓延,像一颗颗种子,在阴暗的角落里悄悄发芽。而阳光下,新芽也在茁壮成长。李学子,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学生,在新教学体系的滋养下,如同破土而出的嫩苗,展现出惊人的活力。在一次小型学术讨论上,他以新颖的视角解读了《春秋》,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赢得了满堂彩。其他学子眼中闪烁着羡慕的光芒,就连一向刻板的赵家长也忍不住点头称赞:“这新学,似乎……也并非一无是处。”卫渊站在一旁,看着李学子侃侃而谈,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改革的种子终于开始发芽,结出第一个果实。他欣慰地看向孟姑娘,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孟姑娘眼波流转,温柔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敬佩。然而,这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孔夫子阴沉的视线从远处投射而来,如同毒箭一般,直刺卫渊的后背。他冷哼一声,转身离去,背影佝偻,却带着一股说不出的阴森。卫渊感受到这股寒意,心中一凛,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他转头看向孟姑娘,低声道:“孟姑娘,看来……”卫渊还未说完,孔夫子便带着一众老夫子气势汹汹地走了过来,将卫渊和孟姑娘围在中间。他们一个个吹胡子瞪眼,如同炸了毛的公鸡,叫嚣声此起彼伏。“世子,这新学,简直是离经叛道!你这是要毁了书院,毁了圣贤之道!”孔夫子指着卫渊的鼻子,唾沫星子几乎喷到卫渊脸上。其他夫子也跟着附和,大厅里顿时乱成一锅粥。面对众人的围攻,卫渊却异常平静。他并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微微一笑,说道:“诸位夫子不必动怒,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如随我去看看其他学子在新学下的学习情况,如何?”此言一出,原本喧闹的大厅瞬间安静下来,众夫子面面相觑,似乎没想到卫渊会如此回应。孔夫子冷哼一声:“去看?去看你如何蛊惑人心吗?”“孔夫子言重了,”卫渊依旧保持着温和的笑容,“只是想让诸位亲眼见证新学的成果,也好让大家安心。”在卫渊的坚持下,众夫子半信半疑地跟着他来到一间普通的教室。教室里,学生们正分成小组,热烈地讨论着《诗经》。他们不再死记硬背,而是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句的含义。看到这一幕,一些老夫子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他们从未见过学生们如此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气氛也与以往的死气沉沉截然不同。孔夫子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地盯着学生们,似乎想找出什么破绽。卫渊走到一个正在讨论的小组旁边,和蔼地问道:“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们毫不怯场,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孔夫子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五味杂陈。他原本以为新学只是哗众取宠,却没想到竟真的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卫渊转向孔夫子,轻声道:“孔夫子,您觉得呢?”孔夫子脸色阴晴不定,半晌才挤出一句话:“这……”孟姑娘轻轻拉了拉卫渊的衣袖,美眸中流露出担忧:“世子,孔夫子德高望重,不如……”卫渊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转向孔夫子,语气依旧平和:“孔夫子,改革并非全然摒弃传统,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好比这棵老树,”卫渊指着庭院中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修剪掉枯枝败叶,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孔夫子顺着卫渊的目光看去,那棵古树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依然挺拔,只是部分枝叶已经枯黄。他心中一动,卫渊的话如同醍醐灌顶,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这场改革。其他夫子也纷纷陷入沉思,原本坚定的反对立场开始动摇。钱学政见状,趁热打铁道:“诸位,世子所言极是。新学并非要推翻传统,而是要让圣贤之道更好地传承下去。”他的话语如同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夫子终于下定决心,表示愿意尝试新学。看到这一幕,卫渊心中暗喜,他知道改革的阻力正在逐渐减小。他趁机提出,要将新学推广到整个书院,并邀请孔夫子担任顾问,指导新学的实施。孔夫子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面对卫渊的诚恳邀请,以及其他夫子的支持,最终还是点头答应。卫渊的威望在书院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学子们对他充满了敬佩,夫子们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孟姑娘看着意气风发的卫渊,眼中满是钦佩和爱慕。她走到卫渊身边,轻声道:“世子,恭喜你。”卫渊微微一笑,握住孟姑娘的手,温情在两人之间流淌。然而,就在卫渊准备大展宏图之际,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推广新学需要大量的书籍、教具等资源,而书院目前的资源远远不足以支撑新学的全面开展。卫渊看着堆积如山的书籍清单,眉头紧锁,喃喃自语道:“这……”孟姑娘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她走到卫渊身边,担忧地问道:“世子,怎么了?”卫渊将手中的清单递给孟姑娘,沉声道:“你看……”:()世子无双:纨绔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