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聊斋问道 > 番外 明代科举窥斑(第1页)

番外 明代科举窥斑(第1页)

古代从隋朝开始了科举考试,让很多穷苦的书生也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相比之下比地方推荐甚至看出身的年代要强不少了,已经算是很公平的了。不过历朝历代科举还是有些不同的,那么明朝时期的科举考试什么样的呢?明朝的科举分为了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考试的内容是八股文,是明朝发明的。朱元璋建国大明后,规定“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可见,他对科举取士是非常看重的。只是不久朱元璋就废了科举,这一停就是十年。不过到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又恢复了科举,十七年的时候,公布《科举成式》,基本制定了明朝此后二百五十多年的科举成文法规。明代的科举层次分明,等级苛严。有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童试是最初级的地方县、府考试,通过了就是童生,表明具备了基础的写作能力。院试是在府、州的”学院“举行,又分为“岁试”、“科试”两级,录取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秀才。岁试是每年举行的童生“入学”考试,录取后即为“生员”。科试则是对已在学校的秀才进行考试,成绩优者方可参加下一级考选举人的乡试。乡试又称为大比、秋闱,每三年一次,不过这里面有非常明确的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举人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了。接下来就是会试了,会试就是各省精英之间的比拼。随着考试级别的升高,就越来越严格了。此后,就是终极考试殿试,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只排名次,也会出现状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八股文,体制僵死,而且要“代圣贤立言”,即揣摩圣人孔、孟和贤人程、朱的语气说话,所以这是很难的。很多非常厉害的文人,恰恰通不过考试,因为限制实在是太多了。在考试的时候,同样非常严格。在会试考试的时候,场所叫贡院,贡院里有上万间房间都是单间,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考生进入的时候,要搜身,发给你三支蜡烛,考生的吃喝拉撒都在这种小笼子里解决,躺也躺不下,睡也睡不好,还不能中途退场,可以说是非常痛苦的。1463年,明朝天顺年间,明英宗在位时,会试当天顺天府贡院意外失火。当时的士子进了考场后为了防止随意走动,按规定要锁在号舍里。结果这次失火导致被锁在考场里的二百多名考生未能逃脱出来,当场烧死90多人。《明史》记载:“二月戊辰,会试天下举人,火作于贡院,御史焦显扃其门,烧杀举子九十余人”,《万历野获编》则指这场火发生在“首场”,也就是会试第一场,“焚死举人九十余人”,由于火灾太过严重,所以试卷也大多被焚烧,万不得已改成当年的八月再试。明英宗为此给每个考生准备了一口棺材,将这九十多人埋在了朝阳门外,称其为“举人冢”。清代《茶余客话》说烧死的举子,实际人数不止九十,而是“百有十六人”。??除了火灾,还有雨、雪灾。??《万历野获编》记:明孝宗弘治五年,浙江乡试,“首场遇大雨”,粗陋的考棚哪里能遮得住雨,没多久,整个考场积水没过了膝盖,桌椅都漂浮了起来,别说坐着了,站都站不稳,“士子哗扰,竞散而出,约束不能止”。??有的考生还被活活冻死。??1864年的江南乡试,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导致由原来的八月考试拖到了十一月。正赶上大雪纷飞的寒冷天气,数十位体质孱弱的士子竟然受不了严寒被活活冻死。???要知道,考生们要在空间不足一平米的考场内吃饭,睡觉,排泄连续待够三天两夜,共三场。十年寒窗苦,这个“苦”,以上所举,可略见一斑。当时的读书人要想考试出人头地,取得功名也是着实不易啊。:()聊斋之问道天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