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府的车架在黑沉的夜幕里飞奔,经六部官署,自刑部衙门前匆匆而过。
贺今行与谢灵意一道从里出来,送他们的主事礼节性告个歉,就又忙忙回去做事。第一轮暮鼓已响尽,但刑部官吏这一旬就没按时散过衙。
下午刑部找到刺客尸体之后,请郡主前来协助辨认。他到的时候,谢灵意已经在了。后者虽状态不大好但人身自由,可见刑部并未过多为难。
他同谢灵意打过招呼,才去看那具尸体。若非仵作揭去那张人皮面具,底下的脸上烙着代表奴隶的印记,他大概会真的以为此人就是那日阿。
身形,体格,包括腹上的伤口,也是由匕首反手刺入造成——显然是那日阿精心挑选出的替身,应付根本没有见过他更别谈熟悉的宣京官员,完全足够。
但他不能直接说这人不是,否则要么牵扯出谢延卿,要么就得解释他为什么会认识西凉军人,而且是在对方易了容的情况下认出来的。他只能说不确定,因为两次追踪过程中都未见过对方真面目。
途中贺鸿锦回衙门,也叫他过去问话。贺今行因为要瞒着对方而有些愧疚,但对方不知道是更好的选择。好在贺鸿锦并没有多问,甚至一直没有看他,问完便告诉他可以走了。
他却没急着走,等谢灵意那边结束之后,才一起离开。
殷侯府的马车等待多时,贺今行听车夫耳语几句,对谢灵意说:“谢大人还在宫里,我们一起去接他?”
后者一天下来,身心痛苦且疲惫,自己又没有车马代步,便答应下来。
一路上两人都保持着保持缄默,谢灵意没有问贺今行是否还知道什么消息,他也没有问对方是否知道谢大人要禀告陛下的内容。
至应天门等候不久,便有两名羽林卫搀扶着谢延卿出来。
谢灵意上前接人,贺今行在旁打伞,见老人行走艰难,便都知是跪了许久。
但谁都没有说什么。
天已经完全黑下来,风雪催得紧,三人尽快上了车。
直到马车到谢宅,祖孙俩搀扶着往家去,贺今行终究忍不住,在后抱拳说:“天寒地冻,万望谢大人好生保暖,勿要为外事外物太过伤身伤心。”
谢灵意停下来找钥匙,谢延卿倚着他,转过半个身子,回道:“郡主宽心,老朽待了结完户部事项,年后便回江南。”
“回江南?”贺今行讶然。
钥匙“哐当”掉到地上,谢灵意抓住老人的胳膊,失声叫道:“祖父……”
“清河的冬天比宣京暖和得多,你们也别想太多。我回去,是因为我今日向陛下乞骸骨,陛下准了。”
谢延卿搭上青年的手背,嘴唇翕动,慢慢酝出一个模糊的笑容。而后弯腰欲捡钥匙,谢灵意不让他动,抢先捡起来,背过身魂不守舍地去找门锁。
他便向街上说:“郡主也早些回去罢。外面冷,你从小身体就不好,别冻着了。”
小巷石灯筑得远,贺今行并不能完全看清他的模样,但只是听着他的话就眼眶一酸,千言万语不知该说哪一句,只能收了伞,躬身一揖。
“灵朝拜别。”
谢延卿注视着车马行远,风雪很快将车辙覆盖。
他的儿女都有一颗向往万里山河的心,他作为父亲,也支持他们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实现所有的理想,过他们想过的人生。他曾经许多次这样目送他们离开家,走向远方,直到他们某次离家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现在轮到他的子孙,但他已不再年富力强,送不起,也等不起了。
谢灵意扶着他进屋,待他坐下,便直挺挺地跪到他跟前。
“不要跪,地上冷,快起来。”谢延卿说着就想拉人起来。
但谢灵意年轻,拧着一股气,一动不动,“清河什么都没有了,您怎么回去?”
他仰头看着祖父,眼珠子一眨不眨,“祖父,您说过要永远陪着灵意的,您要回去,我就和您一起。”
“说什么胡话!”谢延卿板起脸,“你在翰林院待得好好的,这一回也不会有任何影响,岂有自绝前途的道理?”
“空有前途有什么用?我长大了,可以不听您的了。”谢灵意执拗道。
“你跟我回江南,又能有什么用?”
“那您为何要乞骸骨?难道是陛下逼您的?”
“非也。”谢延卿严声道:“日后官场行走,勿要乱口揣测圣意。”
“既然不是陛下……”谢灵意脑子里闪着许多乱糟糟的念头,忽道:“是那个西凉人!他到底给您看什么,或者告诉您什么了?您就要弃灵意而去。”
谢延卿怔了一瞬,接着移开目光,“他没有告诉我什么。”
谢灵意当即道:“您在骗我!”
然而任他如何缠问,祖父都闭口不言。到最后,他不得不接受现实,“祖父一定要留下灵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