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婶子被夸的笑了:“你这丫头就是懂事。”听听宁丫头说的,读书人说的就是好听。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杨婶子就离开了。不过杨婶子一离开宁书家,也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医务所。
医务所的工作人员是没有国庆休息这种说法的,一个星期休息一天,但大家不能在同一天休息,得保持医务所每天有人。
杨婶子进了医务所,就随便找了个理由,说头疼,找了个外科医生。
医生看到进来的是个老婆子,很关心的问:“婶子这是哪里不舒服吗?”
杨婶子眼珠子转了转,然后问:“医生,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医生道:“婶子你说。”
杨婶子把要说的话在脑海过了一边问道:“医生,我听说生男娃还是生女娃这是男同志决定的,是这样吗?”
医生一愣,怎么都没有想到杨婶子会问这样的问题。但是看眼前的这个老太太,精明中透着一抹不好相处。医生哪里还会想不出原因,要么和儿媳妇有关,要么和女儿有关。
“婶子的觉悟真高,这种只有医生知道的事情竟然也知道。”医生琢磨着说话,他不想这位婶子的儿媳妇(女儿)难做人,“生男娃还是女娃确实是男同志身体里的基因决定的。其实,生男娃还是生女娃都不重要。领导说妇女能顶半边天,生了男娃,如果娶的媳妇不好,也不会孝顺爹娘。生了女娃,如果闺女孝顺有出息,爹娘还不用看儿媳妇脸色,这日子过的也是非常舒坦的。而且,闺女是小棉袄,论贴心,儿子肯定是比不上闺女的。”
医生说的话确实有道理,自古以来,婆媳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而娘和闺女之间,今天吵架明天和好,这就是血缘之间的牵连。
可是,理是这个理,可心里总是不得劲。
杨婶子又问:“那医生,有没有办法让男同志能生男娃的?”
医生:“……如果有这个办法,那生男娃生女娃还不是自家说了算了?”
杨婶子沉默了,好不容易以为有办法了,结果空欢喜一场。
宁书自然是不知道杨婶子又去医院问这件事了,如果知道她肯定会后悔自己讲这些有的没的。
她这会儿在家里等着文工团的刘团长。只是,等到吃晚饭的时候,都没等来林国栋说的刘团长。
不过,等他们吃好晚饭,三个宝去玩、他们两口子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有人来了。
“小林、小林媳妇,你们吃好晚饭了吗?”来人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女同志,剪了一头利落的短发,看上去非常精神,她开口声音非常的爽朗,可所谓中气十足。
“刘团长来了。”林国栋开口。
一听林国栋的称呼,宁书才知道眼前的人是下午提起的刘团长。
宁书有些意外,在这部队里,她看见的团级干部好像都是男的,还没见过女的。
女的能在这个年代奋斗到团级干部,真的很厉害。
宁书不知道,刘团长并不是团级干部的意思,而是文工团团长的意思。
“刘团长你好。”宁书也礼貌的打招呼。
刘团长笑着道:“宁同志,我过来是为了你们家三个孩子的事情,今天你们家三个孩子的表演非常的精彩。你们有没有想过让孩子往文艺兵的方向发展?”
宁书是料到刘团长过来和三个宝的演出有关,只是没有想到问三个宝的发展方向。
宁书:“他们最大的才八岁,文工团招收八岁的文艺兵?”不会吧?这年纪会不会太小了。
刘团长一听就知道宁书误会了:“宁同志,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孩子业余要不要来文工团训练,等将来他们到了适合的年纪就可以直接来文工团了。”
宁书明白刘团长的意思了,这相当于让孩子参加兴趣小组。她原以为是让三个宝放弃学业去文工团,那可定是不行的。
三个宝还小,肯定要以学习为主的。学习不是为了要让他们出人头地,而是学习可以扩大一个人的眼见,学习可以增长一个人的见识。
“谢谢刘团长对三个孩子的看重,那我晚上问问他们,现在他们出去玩了。”宁书十分真诚的感谢,“这件事我想问问孩子们的意见。”
通过刘团长这件事,她对孩子们也有了别的想法。很多孩子的未来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现在三个宝还在起跑线上,是不是可以让他们有不一样的起跑线呢?
“那好的,我就静等林营长的消息了。”刘团长说了这件事就离开了。
等刘团长一离开,宁书就和林国栋说了她刚才想到的事情:“你知道现在有培养孩子兴趣的地方吗?比如跳舞、唱歌、下棋、画画等等,培养这种兴趣的地方。”
宁书虽然是胎穿的,但是她从小为了填饱肚子而努力,根本无暇顾及这种,对于这个世年代,她其实也是一知半解的。
林国栋道:“有,少年文化宫。少年文化宫里有各种兴趣小组,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去看看。”他倒是没有想到这些,他本来就是农村出来的,这些城里人的兴趣,他又怎么会想到。现在他媳妇提起来了,他觉得确实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在家里有条件的情况下,他也想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只有教育好了,孩子们的未来才会更好。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再穷也不能穷孩子们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