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化吉不着急,不代表别人不着急,谢夫人被谢狁气得肝疼,又打听到昨晚谢狁没有进李化吉的屋,更是生气。
“这才第二晚就分房了,以后还要不要过日子了?昨儿还怪我擅自用了药,可你看看,没我给她喝药,前一晚能成事吗?”
谢夫人头戴抹额,病怏怏地倒在枕头上。
“我若不是他母亲,愿意替他这般着想?偏他不领情,还要给我气受。”
陪房吴妈妈赶紧劝她:“夫人,正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您也不必如此心急焦虑。说得直白些,三郎君是您生养的孩子,他的脾性您是知道的,从来都是油盐不进,这样的性子,若他不喜欢公主,新婚夜又何必留下来?明明完全可以一走了之的,他也不是没做过这样的事。可听那喜娘说,新婚那日,分明是闹了一整晚啊。”
谢夫人一怔,慢慢想进去了,就觉得吴妈妈这话颇有些道理,但也有几分疑虑:“可是昨晚两人就分了房。”
吴妈妈叹道:“前头打仗,事关江山社稷,还有二郎君亲自领兵,攸关家人性命,三郎君哪有心思在乎男女之情?等战争结束,北朝兵退回去了,自然就好了,到时您还愁没有孙子抱吗?”
谢夫人觉得吴妈妈的话说得很好,但总归不相信谢狁能改了不近女色的毛病,于是道:“他不主动,就叫三郎媳妇主动。你让厨房做些点心给三郎媳妇,让她亲自送到兵衙去,给三郎。”
吴妈妈又出了这个主意:“奴婢听说三少夫人从前家贫,只与弟弟相依为命,她这样的人,向来是会生火做饭的,莫若叫三少夫人亲自做了点心给三郎君送去。味道如何,并不重要,要紧的是心意。”
谢夫人果觉妙极,赶紧让吴妈妈去吩咐李化吉。
吴妈妈进鹤归院时,李化吉正在打络子,谢家到处都是婢女绣娘,哪里用的着她做这个,还不是无聊,拿来打发时间的。
吴妈妈便笑盈盈地迎上去,将谢夫人的意思转达给了李化吉。
李化吉的第一个想法是,她手里怎么没有可以毒死谢狁的砒霜。
亲手做什么点心,谢狁又不差她这口吃的,况且他在兵衙忙于公务,看她不知好歹,以送点心为借口打扰他,没准脸一黑,就把她和食盒一起丢出来了。
李化吉相信这是谢狁能做出来的事,可谢夫人那儿又实在难以推却,好在唯一可庆幸的地方是,她在宫里住了这样久,除了亲自做过一道红烧肉外,并没有其余下厨的经历。
因此她睁眼说瞎话,一脸难为情:“可是从前家贫,买不起白面,我也没做过什么点心,只怕郎君嫌弃。”
吴妈妈只要她肯亲自做了点心送去,能见上谢狁说会儿话就好,根本不在乎那点心能不能入口,忙道:“无妨,要紧的是心意。”
李化吉低头为难地笑,转头却在洗手做羹汤时,‘失手’倒进去大半碗的糖,在旁负责指点的厨娘脸都绿了。
李化吉放下糖罐,一副做错事的模样:“是我听错了份量,倒多了,还是重做吧。”
厨娘想到吴妈妈吩咐的,‘重要的是心意’,这揉面发面蒸点心都要时间,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耽搁了三少夫人这份心意,因此也笑道:“无妨,大司马牙好,不至于吃一回就被甜掉了牙,少夫人继续做便是。”
李化吉娴淑一笑:“好。”
趁着厨娘不注意,她又往里面加了大勺的蜂蜜。
其实本来想加盐的,但谢狁聪慧,加了盐与不打自招无异,只有多放糖,甜到齁的地步,那才能推到‘份量没有掌握好’上去。
很快,点心就蒸好了。
李化吉假装没有看到厨娘的脸色,把那些面皮崩得把豆沙馅都爆出来的、已经很不成样子的的点心放进食盒里,提着登上马车,出发去了兵衙。
李化吉本以为她这样散漫的态度,衔月这样忠心的人,至少会劝她稍微对谢狁上些心,可这次衔月仍旧没有。
李化吉便不去多想,等马车驶到兵衙门口,就被拦下来盘查了。
其实谢家的马车上都会挂着牙牌,以示身份,而基本上挂着谢家牙牌的马车在建邺各处都可畅行无阻——包括大明宫——却偏偏被拦在了兵衙门口。
衔月下去与人交涉,隔着竹卷帘,李化吉听到她说:“是大司马夫人亲手做了点心,给大司马送来,还请小将军通融番。”
那穿着甲胄的小将便道:“什么大司马夫人,我不认识,大司马有令,兵衙重地,除非有通行的令牌,否则一概不得擅入,违者军法处置。这位小姐既说马车上的是大司马夫人,便回去请夫人让大司马送块通行令牌来,这不难吧?”
李化吉便知道了,衔月为何不在意她把点心做得一团糟,因为从最开始,衔月就知道,这点心是送不进兵衙的。
她低头,打开食盒,食盒的保温效果很好,一路赶来,点心还散着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