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买活虾好还是冻虾好 > 10901100(第5页)

10901100(第5页)

对皇帝来说,反正他不上朝,那么,在此事上做出妥协,也是不痛不痒。早朝遂得以留存下来,并且显示出了文臣的政治智慧:这不是?对景儿它就发挥作用了。皇帝不出席不要紧,只要说话算数的大家都来了,他不出席倒是更好。

这不是?大家都无视了皇帝,‘事急从权’,物资被划拨下来,政令从六部直接下发,还有特科官吏的用印,在京畿道足可以畅通无阻了。就算没有皇帝,京营暂且动不了,但京畿道地方上自己发展的卫所,就得到了自行调动防范的许可——更重要的是,地方上的火砲是可以用了的,有火砲在,要防住中原道乱军,问题应该是不大的。

至于说京营主力部队,皇帝会不会点头调动呢?谢春华认为他是会的,京城上下已经形成合力,他要还揣着小心思不点头,那很可能敏朝就会换个皇帝,太子就是现成的人选,大家要的反正是那个皇帝之宝的用印。甚至,不是太子所用都可以,宦官专权、太后垂帘,都能接受,只要有人来用印就行了。除非皇帝有把握在身边所有人的反对之下,保护住自己的性命,否则他也没有选择,只能在这个位置上继续尽职尽责地干下去。

“那这样的话,也无需我们出手,差不多就都能走上正轨吧。”

她也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活总是越少越好。谢春华接任使团团长才一年不到,要插手如此复杂的政治事件,她的确有点底气不足。“那得尽快把这边的进展电告给羊城港知道,我们还是保持密切观察就好了。”

“不过我们这边还是要做好出差准备——现在还说不准,但我估计十成里有九成,去中原道接触义军的活要落在我们身上,就不知道要选多少人了,大家愿意去的一会都到这里来报个名。”

与会者三三两两地应着,大家的情绪不算太高,明摆着的事,中原道就是个大泥坑,出面调停往往吃力不讨好,因为使团也无法解决最根本的问题:灾民要粮食,使团又没有,羊城港不肯给的话,他们拿什么调停?空口白话么?

最后中原道的问题,估计还是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把吃饭的人口消耗到最低。这个道理,一般的农民义军可能不懂,但龚二毛是救灾队队员,他是熟悉的。甚至使团很多人都还接触过龚二毛,现在要和从前的同事谈判劝降,他们也觉得很怪异。

“你们说,二毛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不去洛阳,而是要来打京畿道?”

比较重要的议程谈完了,忍不住就有人拉起了家常,很显然,对龚二毛的选择大多人都无法理解,就好像大家也都无法理解皇帝的投降心理一样,这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思维定势。

“他和义军搅和在一起,姑且算是人之常情了,不忍心看着人送死么,但……为什么要来打京畿道呢?明摆着福王那里辎重不少,足够让他们消化一阵子的,大家都等着他去洛阳吃肥肉呢,却要来京畿道啃硬骨头?倒让大家都跟着为难。”

中原道的局势太混乱,使团的消息,其实都是直接问锦衣卫要的,大家也只能基于有限的信息来推测。谢春华一边整理会议记录,一边说,“两种可能,第一种——所有人都知道他要来洛阳吃肥肉,福王也知道,所以福王先把肥肉给他了,只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让他来打京畿道——”

从义军转为雇佣兵?这想法有点离奇,但也不是没可能成真。大家立刻讨论了起来,谢春华也就顺理成章地把第二种可能咽了下去:这话由她来说太敏感了,隐约有点埋怨六姐的意思。

不过,这的确是谢春华的真实想法,如果她和龚二毛易地而处,在掌握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她也很有可能做出和龚二毛一样的选择——只要能想到龚二毛加入义军的最终诉求,其实就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决定了。

“救灾队加入义军,其实就是一个理由,想做点事,不想看到更多人死……我们这些年来接待了很多北地救灾队的中转,对于他们的心结多有了解,灾难那么多,自己能做的很少,这种人力物力有限,无能为力的感觉,是他们所难以忍受的。尤其是有一点,他们很难想通——国库不是说没有能力,但碍于北地到底不属于我们买活军,所以救灾也有个限度,也不能都拿,其实就等于是眼睁睁看着灾民饿死。”

结束会议之后,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和她的秘书兼密友谢双吉闲谈时,她这才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你想,怎么消除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其实就是很简单的想法——让北方归于买地不就好了?这样大家都成了自己人,救灾不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自己的事情,总能比从前多使力了吧?”

“你可以说,这是没有大局观的想法,买地为何不取北方,不是畏惧敏朝,而是能力有限,比较单薄,救不了全部,财力物力不够,人力也不够……这些道理我们都理解,龚二毛或许也不是不理解,但不是每个人都要顾全大局的,他只是一个救灾队员,他的工作经历必然决定了,他的视野是偏狭的,或许心态也比较偏激,他不会去管这会不会让中书衙门陷入尴尬困境,他想的就是,推动衙门提早接管北方——我们现在维持敏朝的统治,是因为敏朝仍能保持北地一定的秩序——”

“那他只要摧毁了敏朝的中书衙门,让北方群龙无首,姐姐为了避免更坏局势,也只能提早接过北方治权——这样的话,救灾队就再也不用那么无能为力了,就和如今咱们自己境内的救灾一样,就算还有力所未逮的时候,但好歹大家都是尽了最大努力,不像是如今这般,浑身是劲就是使不出来,最后只能救上一小部分人,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多数灾民死去……”

谢双吉并不愚笨,在早年因为一次偶然心软,酿成重大政治事件,以至于被调回南方重新学习,又经过多年努力,这才重回京城,官复原职之后,她更是成熟了不少,悟性比早年要通透得多。谢春华几句话,她就完全明白了过来,“这我就能理解了——不过也很出乎意料,我本以为,即便龚二毛一开始怀抱的是仁心,队伍越来越壮大,他没准也会得意忘形,想着称王称霸的。”

“他如果去取了洛阳,打了福王府,重新整编队伍,那倒是有点膨胀的可能。”谢春华说,“当然这么说不好,似乎把他的私心往大了去猜,但我想,这样的闪念肯定也有的,只是现实中困难更多,他毕竟是精于实务的救灾队员,不是空想家,即便有过犹豫,也能明白这种妄想,成真的可能实在太小了。

最后,还是决定遵从本心——反正都已经是胡闹了,那就不怕闹得更大,如果真把京城打下,六部官吏屠戮一空,连皇室也连根拔起,该杀的都杀了,敏朝实在扶不起来了,没准他还真能实现这般壮举,以一己之力,推动历史,让我们买活军不得不提早接过北方的治权。”

说到这里,两人对视一眼,都没有嘲笑龚二毛的意思,反而十分慎重:如果龚二毛是为了一己之私,想要打下京城做皇帝,那京畿道的危机反而很容易缓解,只要稍微一碰壁,他很可能就会缩回去打洛阳,重新调整目标,做不了皇帝,那就做个呼风唤雨的军阀。

这对于权势熏心的人来说,是正常的思考逻辑。但反而因为他的计划可能很崇高,并充满了自我牺牲的味道,那他的狂热和坚定就完全不同了,甚至于,这个理想是可以吸引到更多人来加入的——要说拥戴龚二毛做皇帝,他们得个从龙之功,会真正这么深信的人,都是三四流货色,不足为虑。

但如果是说彻底解决北地灾多援少,衙门失能的困局,让百姓们受灾后得救的希望更加上升的话……说不定真会有很多有能力的人,被龚二毛所描绘的愿景给打动。哪怕是谢春华和谢双吉,她们对中原道的灾情未曾眼见,不像是救灾队那样感同身受,但是,让她们来评判的话,从私人感情来说,她们真的完全不能理解吗?

即便现实是残酷的,步调是必然缓慢的,但因为自己不是那迈步的人,总难免一时生出热血,在感情上不可自制地同情这些基于大局而暂时被抛下的百姓,对于道统中大华夏的概念,接受得越好,这样的感情也就越强烈。尤其谢春华也是北方流民出身,相对于南方百姓,她对北方的归属感也更强。

要说对六姐的决策完全理解,其实是假话——现在吞下北方的话,买地会完全被拖垮吗?其实并不会的,最多就是大家勒紧裤腰带,过几年苦日子,甚至说,退一万步讲,标准别那么高嘛!

不需要像是在南方那样,维持精细化统治,就暂且还保持原样,给的福利什么的就稀薄一些,就让他们做二等、三等户,又如何呢?买地的狗日子过得都比北方的人好,哪怕是二等户、三等户,也能让百姓得到不少好处,增强抗风险能力,不是吗?

六姐迟迟不取北方,如果只是因为对精细化统治的要求高,没有充足的基础,宁愿不去统治,交给敏朝的话……至少谢春华个人来说,对这个理由是不能完全信服的。当然,她现在是团长,绝不会对外表现出类似的倾向,也不会和人交流这些,但她也能感受到,这种想法在使团内部并不少见。

随着北方天灾的增加,百姓生活逐渐困苦乃至绝望,越是信奉道统的人,就越能感受到急切地拯救百姓的愿望。龚二毛仅仅是机缘巧合下最胆大的一个而已,他那个救灾队的其他人,很难说没有类似的想法——如果没有的话,就不会配合他工作了,甚至连救灾队队长,他为什么用了那么长的时间才返回买地?谢春华想这都是值得深思的,不是说一定有猫腻,但是……

谢春华摇了摇头:这都是没法彻查的东西,没有真凭实据,真的要严格审讯,也会让众人心寒。只能说,人心的信念,以及基于信念所下的决定,并不能轻易地为上头的严令阻挠,它总会用种种方式呈现出来,在很多时候甚至能造成不可思议的结果,龚二毛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龚二毛再加上皇帝,这两人出发点不同的意愿,指向了同一个终点呢?

就像是两种元素相遇,化学反应有多剧烈,谁都说不清。哪怕现在京中局势向着稳定方向积极发展,但谢春华也还是没有绝对的信心,认为龚二毛的大计注定受挫,京畿道难以攻破。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有点说不出的担心,总觉得会出纰漏——毕竟,京营是绝对直属于皇帝的力量,他们的态度依然是很暧昧的,谢春华也估不出他们对皇帝的忠心到达了怎样的程度……

还得看双方的目标是否完全一致,她想,龚二毛想要摧毁敏朝中枢,皇帝呢?他是怎么想的?这个位置虽然越来越不好干了,但也没有痛苦到付出极大代价也要立刻摆脱的地步吧?

尤其是六姐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皇帝敢忤逆自己的老师吗?还是得和皇帝见面聊聊,还有谢双吉,也让她去探探皇后、太子乃至那些妃嫔特科的意见……

在她深心里,谢春华也不知道她希望事情如何发展,但不论如何,工作中她必须坚决贯彻六姐的意愿。在六姐没有下一步指示之前,她都要尽力维持整个北方统治秩序的存续,以这个立场出发,整整一天她都忙得和陀螺一般,吃过晚饭后,谢春华还想再看点公文,但头却痛了起来,眼睛酸胀,止不住的流泪——一整天用眼过度了,她正想抽一斗烟,稍微缓解一二,传信员却步履急促地跑了过来。

“团长,”他压低了声音,“皇帝来了,在会议室,想和你单独谈谈——他还问了电报的事,如果可以的话,他想和六姐电报笔谈!您看——我们这边该如何回话?”

第1095章皇帝是臭豆腐

太阳都下山了,漏夜来访,这——

谢春华的心一下就提起来了,许多荒谬的想象从脑中闪过,诧异、紧张等情绪纷至沓来:难道是城中有变?倘若如此,情报线上不可能没有一点端倪啊。皇帝这是不打算回别宫了吗?情况紧急到这个地步了?如果城中有乱,使馆的力量能不能保护住使团自己,包括还在使馆中的皇帝?

“我现在立刻过去,你通知双吉,所有人员一律备勤,做好战斗准备,外松内紧,等我进一步安排!”

想象是可怕而庞大的,但人不能被想象吓住,谢春华很快就把自己从忧虑中拔出来,先把能做到的事安排好。万幸的是,使馆这里,吏目质量是一贯很高的,传信员没有任何迟疑,很显然也想到了谢春华的担心,两脚一碰,向谢春华行了一礼,返身就脱兔般跑了。他的可靠和敏捷,倒是也滋养了谢春华的信心:至少使团内部是可以信赖的,真要有什么大事,也能全力应对,不至于内部先乱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人类枷锁
肚子没墨水了人类枷锁
...
书生有种
大明总督书生有种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