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休唱阳关第四声 > 第 15 章(第1页)

第 15 章(第1页)

这个距离看去,那人还是一如既往如松柏般挺直的脊背,厌世而寡淡的表情,还有那张好看到令人无法忽视的完美的脸。

若是个陌生人,王无歌是一定要多看两眼的。可那是萧挽,所以她及时收住了自己的欣赏之色,并觉得做作。

萧挽自是不清楚她这些纠结心思,上来就道:

“殿下跟他一个——”萧挽扫了一眼樊七,对王无歌说道“跟一个下人有什么好聊的。”

萧挽想说的其实是贱奴,那种出身低的在他这里并不能够称之为人。但王无歌似乎很反感这种称呼,萧挽不明白妻子为何总是抠这种字眼,又为何纠结于这些虫子们的名号,虽不理解但尊重,他也不知不觉注意了些,想出了一个更加委婉的称谓。

“你总一口一个下人奴才的,我跟你说,萧挽,不要忽视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王无歌反驳,“他们虽不如朝廷里专人见识广博,但也有可能发现不同寻常的意趣,比如他——”

指向樊七,刚打算跟萧挽描述他的身世和不得志以及自己误打误撞发现了这颗沧海遗珠的巧妙际遇,转头对上萧挽那幅不耐烦的表情,又觉得瞬间下头。

算了,懒得说了。

萧挽无心了解,只觉得这人脏兮兮的,看上去还油嘴滑舌。他有些莫名的烦躁——虽然他自认没有表现出来。

樊七走也不成,留也不对,站在那里难受极了。他十分害怕驸马,能避则避。先前驸马是从不把他们放在眼中的,但是公主对自己颇为看重,令驸马越看他们越不顺眼。

瞧见不远处两人推着小车经过,被地上的石块绊了一下,满车土石倾倒,樊七赶忙上前指点,语气跋扈,竟有几分包工头子的意味。

那二人虽穿着破落,眉目间却舒展,做起活来生疏,一看就不似做惯了苦工的。

樊七纵使灵活有才,王无歌见到他这幅做派也是不乐意。正好懒得跟萧挽对线,她于是上前询问:

“你二人面生,看起来。。。。。。不像走投无路的,为何来这做苦力?”

其中一人看上去约莫四十岁上下,身形瘦削却挺拔,站直冲王无歌行了个礼:“回殿下,草民与远道兄弟老家在祇平郡,因一些变故,不得不变卖家产来到京城。。。。。。人生地不熟,又遇到流寇,眼见着山穷水尽,所幸看到公主府发布的告示,故来此碰碰运气,承蒙殿下仁善济世,这才令我二人得到了安生之地。”

表述清晰有理,仪态端方。

王无歌好奇道:“是什么变故?”

那人犹豫,旁边另一人突然跪下:“殿下既发问,草民也不怕惊扰贵体,实在是——”

“远道,住口,这种事怎敢说出来叨扰殿下。”

“可是,或许殿下能帮我们——”被称作远道的那人急道。

“你们放心,正好我也闲得没事,有什么难处尽管说出来,我能管就管。”

此话一出,二人仿若抓住了救命稻草,不再犹豫,将前因后果和盘托出。

原来二人在那祇平郡,也算是有些祖产,说话那人姓何,是位私塾先生,另一位则是乡间大夫。二人均有一个儿子,一个九岁,一个十岁,在当地是出了名的神童。

在那种小地方,有一个天才已是难得,居然还同时出了双生子。王无歌在脑海中搜索,记忆中却未曾有过关于这对双生子的印象。

历史浩如烟海,文才辈出,在当时被传为佳闻的事迹或许并不足以载入史册。

这家有位远房亲戚,据说是在田启府中当差,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常去文林馆的姚增光。前边说过姚增光是田启养子,虽为鲜卑族人但向往汉人文化,与文渊学宫一位曾先生交好,曾先生十分惜才,遥遥听闻二子名号,便想着想要将其为关门弟子。

家中母亲自是心疼幼子。但碍不住孩子一心想上,两位父亲思量过后也觉得可行,在这等乡下地方,再大的才华也怕被埋没了,好不容易得来这个机会,应该要把握住。

对那远房亲戚千恩万谢,又凑了些银两,和孩子一块郑重交给他。一去就是三月,二人也打算等年末,家乡这边忙的差不多了,就上京来接孩子回家过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