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桓阶的诉苦,孙策仅仅只是点了点头,随即就话锋一转道:“世兄乡梓为刘景升暴敛,弟素多有闻,只是世兄,荆北军力强盛,必不能容忍荆南自立,届时大军南下,弟恐荆南沦为白地啊。”
桓阶脸色一沉,他可以说是这次荆南事变的最大推手,正是他搞来了洛阳朝廷的诏令,而长沙士族豪强的领头羊也是他,最后说动张羡起兵的人还是他。
孙策这话,其实是有些打桓阶的脸了。
桓阶沉默少许,开口试探道:“伯符此来,莫非是要劝我降刘?”
“弟是有此意。”
孙策失笑起来,在桓阶色变之时继续说道:“只是世兄未必能痛下决心。”
紧接着,孙策抢在桓阶之前说道:“世兄,弟对刘景升所部略有了解,愿为世兄略析之。”
桓阶忍下到嘴的话,点了点头。
孙策随后开口道:“刘景升雄踞荆楚,地跨八郡,揽雄兵十万,如今又再次扩军,其兵力甚至可达十五万之众,而其周边却是有史以来最安定的时刻。”
孙坚曾死在襄阳城外,虽然是为黄祖部将所害,可孙策对刘表却毫无好感可言,直斥其名也很是正常。
要不是当初的确是自己家老爹把刘表团团围住,胖揍了大半年,孙家兄弟说不定就直接把杀父仇人的名头扣到刘表头上,而不是黄祖头上了。
“可如此一来,世兄与张太守的压力可就大多了。”
孙策认真分析道:“以弟之见,刘表不来则已,一来必兴十万之众,欲求雷霆一击,定荆南。长沙当其冲,定然是荆北军要的目标。届时,长沙郡中大战一场,世兄的乡梓可就要受苦了。”
“不可能!”
桓阶脸色微变,斩钉截铁道:“刘景升东西北三面皆有强敌,西川刘季玉,深恨刘表,北面关中诸将,多年南下袭扰。至于东面,乃贤弟之主,也就不需我多言了吧?除非刘景升他不要荆北了,否则如何抽调得出十万之众,贤弟大言欺我,究竟意欲何为?”
“哈哈哈。”
孙策却是大笑起来,摇头道:“刘景升与刘季玉之仇,世人皆知,确实如世兄所言,只是世兄有所不知,如今刘季玉全力北顾,已经连续三年出重兵征伐汉中,意图收复西川门户。至于东面,他如今也是有心无力。北面关中的西凉诸将的确屡次南下,出武关入南阳,但其所求,不过粮食尔。去岁入夏前后,张济所部也曾南出武关,可除了顿兵坚城之下,又有何功可建?”
桓阶脸色几变,忍不住插嘴道:“可刘景升在东面却是极为不智,他本与玄德公、左将军交好,却因一叛将刘勋而自毁交谊,更强占贵州六县。左将军也能忍气吞声乎?”
孙策闻言讶然,心中却是一动。
从桓阶的话里可以看出,对方对东面扬州的情况也是相当清楚,可见下了不少力气。
孙策心中微动,但表面上却不做声色,只是解释道:“世兄有所不知,刘骠骑和左将军虽然愤慨刘景升之所为,却因心怜荆、扬两地百姓,不愿轻启刀兵,故而不与刘表较真。否则,就凭借刘勋那点残兵败将,以及刘景升的万余援军,左将军早将其横扫出境了。”
“况且……”
孙策看着桓阶,露出一丝奇异的笑容:“世兄如此希望我主与刘景升交兵,莫非是计划以我主为援?”
桓阶有些慌乱的摇了摇头:“我安有此念。”
“世兄最好打消此念。”
孙策却是正色道。
看见桓阶脸色大变,孙策又赶忙补充道:“并非是我主对世兄及张太守有何意见,而是我扬州军此时有重任在身,着实无力西顾。”
桓阶一听这话,顿时来了兴趣,主动询问道:“不知扬州军有何动作?贤弟可能分说一二?若是事关机密,那贤弟自不必多言。”
孙策倒是表现的很是大方:“其实也并非什么机密,世兄若是想听,小弟自不会隐瞒。”
随即,孙策解释道:“扬州军此时受左将军之令,已分派至豫章、会稽、丹阳各地清剿百越,实无力东窥。”
桓阶听了之后,心中五味杂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