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红楼梦 明末历史 > 第334章 秋窗风雨夕(第1页)

第334章 秋窗风雨夕(第1页)

如果说《葬花吟》是黛玉对华夏悲惨遭遇而写的一首悲歌,那么《秋窗风雨夕》更多的是黛玉对自己的悲惨遭遇的一次凄凉哀叹。有了前两回黛玉在贾府的困境解读作基础,我们能更容易理解这首诗歌所表达的内涵。原文说: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知宝钗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秋闺怨》,《别离怨》这几个题目,在乐府诗里都是有规定内容的,一般都是只写男女别离的内容,所以这首诗也是写黛玉即将离开宝玉的仇怨。并不是表面上的那种寄人篱下的伤感,表面故事里宝黛也没有分离,事实上写完这首诗以后宝玉马上就来了,所以都是在写背面的历史。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秋窗风雨夕》的体裁是乐府诗,也属于古体诗。可以理解为歌词,所以它比较通俗,没有用过多晦涩难懂的词语。歌在形式上较为自由,没有严格的格律束缚,押韵也较为自由,。同时,又因模仿乐府诗创作,有着乐府诗的一些特征,情感表达也更直接。因此,我们简单来解释一下就可以了。作者说这是摹拟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成《代别离》一首。也就是说我们读《春江花月夜》也可以表达黛玉此时的内心情感,只是需要以《红楼梦》中一贯的意向来理解。也就是月,花,明等指大明,引人联想,水,风,雨,等指向满清。比如“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这也证明,作者在看一些前人的诗句时,如果符合《红楼梦》中的意向,也会加重作者凄凉的感受。其词曰: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诗的开头部分直接描写深秋的凄凉景象,而且这凄凉的秋季衰败的景象没有尽头,表达了黛玉对现实深深的无力与绝望之感。黛玉从小失去父母,也没有兄弟姊妹的帮衬,独自面对贾府这个大家族上下的种种算计,极力的维持着,减缓这个家族的灭亡过程。但是她已经预感到了灭亡的不可避免,又无力改变结局,所以生出了一种绝望之感。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蓺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泪烛是说黑夜里的蜡烛随风飘摇,滴下的蜡如图眼泪,同时也是暗示自己在流泪,在这个寒冷的秋夜,风雨敲打着窗户,黛玉只能以流泪来回应这个世界的无情,再次增加了她的绝望感。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春将花月夜》里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句。与这句非常相似,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黛玉的真正内心所指。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罗衾不奈出自李煜的《浪淘沙令》。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他所作的这首词流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曲宛转凄苦的亡国之音。这首诗也是处处写离别,似乎黛玉已经预感到了自己的时日不多了,前文里黛玉说自己15岁了,而我们知道黛玉只活了17岁,也就是只有1年多好活了。此时贾府与黛玉的病可以说已经是人人皆知,聪慧敏感的黛玉怎么会看不出来呢!与薛宝钗讲和,是她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到万不得已,心高气傲的黛玉是绝对不会选择这一步的。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连宵是整夜整夜的意思,这句是说黛玉整夜整夜的不能入睡,在灯影下似乎看到了离人分别时的悲泣。寒烟指秋天的细雨或雨雾,滴沥是水滴掉落的声音,如果我们只看到表面上的意思,虽然秋雨绵绵也能表现凄凉伤感,未免有点不足。在背面黛玉所面临的困境,则更符合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