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前男女朋友这样的关系,这情着实调得有点过了,夏怡后知后觉,这个地方不适合谈问题,靳凌莫名其妙烦躁得吐息,两个人又陷入了沉默,靳凌看了眼表,说了一句:“有事,我先走了。”
穿过机场大厅,拐进了试飞参观设的安检通道,
把裤子里的手机和黑色卡包放进临时储存盒里,刚刚路过咖啡店,店员跑着过来说,那位女士的卡包落下来了,卡包上挂着一串珠链子,中间有块定制的金属名牌印着名字SUMMER。
靳凌熟悉地走过金属门,展臂,转身,把缠在手上的工牌带上,进了上塔台的电梯。
着西装,穿夹克,身套裙的人如认真洗过的牌一般,各怀鬼胎,三三两两交错地站在塔台视线最好的落地玻璃前,今天春山的天气很好,一个星期前附近就有气象部门开始驱云作业了,蓝天一览无余,大家在等演练开始。
靳凌走到司越旁边,两人交换了眼神,司越抬了抬下颌,暗示了前面方向的人。
靳凌看到梁京行插着兜站在市一把手左边,许印月站在右边,许印月是夏怡的妈妈,大家都笑容含蓄,交谈甚欢,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他和司越都很自觉地站到了最后面,这种时候,人没有必要非要往还不属于自己的位置上挤,别把自己看得太高也别把自己搞得太轻。
靳凌从西裤口袋里把之前那条领带递给了司越,早上司越借给他的。
司越接过用肩顶了一把靳凌,两人算是发小了,从小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都是同校,大院里抢球场一起干着架长大的。
十四年前,梁京行放弃了Top学校的抛出的各种橄榄枝,被全国最好的飞控专业录取,七年后,梁京行来到全国最有名的无人机实验室继续深造,十年前,靳凌和司越一起上了春山的A大,四年后,也师从名门成为梁京行的师弟。
三年前,他们把当时读书时候搞的做无人机的公司分家了,因为公司涉及军工业务,贸易战上M国的实体制裁名单了,总要先让一部分业务继续做下去,不然怎么养活下面的员工,于是三个人分道扬镳。
司越就无语了,压着嗓子说:“梁京行问了两次你人去哪了,刚刚大领导来了,他本来说当个中间人把你好好介绍一下的,你人又不在。”
做无人机这种领域,不管是商用还是军用,本来各方面都要受到国家管制,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各种审批,政企关系搞好总没坏处。
靳凌明白梁京行的好意,无人机新产品线推广在即,如果能谋求到官方资源的倾斜当然是最好的,这种别人求不来的帮忙,他要是把人好心当驴肝肺就真的不知好歹了,可也不想解释太多:“知道了,待会儿再说吧。”
只是夏怡那句做朋友的话搞得他很烦躁不安。
司越见靳凌这眉头又蹙着,从今年年初开始,三个多月了,脾气就没好过,勤奋工作,他倒是像累不死的牛,下面是都要被耕坏的地。
无人机动力系统设计缺陷,产品交付不了,项目停滞了快半年多了,他这分手了,突然有空了,抓一抓两个月一下给解决了,好在这加班费发得够大方的。
八点,塔台报告确认附近空域已经调度完毕,机场附近的空旷草坪上聚集了背着长枪短炮的军迷爱好者,都想要近距离地拍下战机难得的亮相。
八点十分,靳凌看着三架战机,滑进了跑道,机型平整流畅,鸭翼式与生俱来强烈的压迫感,如蛰伏于脚下的沉睡巨兽,飞设课的教授说飞机是一种隐藏在暴戾之下的工业奇迹。
他能想起小时候,第一次跟随母亲去看航展,对飞机印象不太深了,自豪之情更多,刚好第一次有在役飞机参加,他的父亲是当时空军表演飞行员中的一员,退役很早,没能在服役时,有幸上手这样先进的战机。
靳凌小时候每年跟着母亲去空军部队探亲,印象深刻的运5和歼7,8,歼7还长得像莱特兄弟发明的初代飞机一样,螺旋桨的,看得家属都是提心吊胆,不知道飞行员能不能安全返航。
但这已经是空军最骁勇的战鹰。
那时还有很多叫做时代无奈的东西,过去看只是M国F22的一个“全频道阻塞干扰”,都代表着那个年代航空人的无比焦虑,对方不可一世,这支军队的现代化才刚刚起步。
靳凌摇摇头,笑了笑,却又觉得短短二十年,一切像天翻地覆般的不真实,现在连涡旋发动机都自己造出来了,可他父亲再也看不到了。
戎马一生,但没有像它(他、她)们一样傲人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