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三月二十八日。苏河与王文君两人,在汉中城南汉水渡口等待。王文君换上女装,穿上丝绸制的汉服,更显得国色天香。她第一次换上女装和苏河一起出门。这种大胆的举动,在这个时代非常引人注目。路人都偷偷摸摸看着他们。王文君有些害羞,不断用手揉搓着衣角。她又满含期待,等待大哥王伯诺归来。李青木已经提前派快船通知,王伯诺带着十多艘船回来。船吃水很深,航行的速度也慢,它要比快船慢一天。苏河站在岸边眺望,他已经看到水师的军船领航。十几艘大型船只跟在后面。这些船吃水都很深,一看就知道,它们接近满载状态。王文君露出开心笑容,向着慢慢靠岸的大船挥手。她这段时间,一直担心大哥王伯诺。二哥王仲策成为吏部尚书,一定是大明的眼中钉。如果大明朝得到消息,派锦衣卫抓走大哥王伯诺。那对他们家,是非常大的打击。还好现在大哥王伯诺安全返航。船只停靠在港口。苏河已经提前安排好人,都是准备运输红薯的工人。王伯诺带人走下船,他手里还提着一篮子红薯。他第一眼就看到,站在苏河旁边的王文君。王伯诺上次看到王文君穿女装,还是在她十一岁的时候。王伯诺看到苏河和王文君站在一起的场景,他就明白原因。他们家已经和苏家联姻。这对自己妹妹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结果。苏河及有本事,妹妹还是正妻。王伯诺的船队刚进入胡广时就听来往的客商说,汉中黄衣贼把大明十几万官军,打的全军覆没。苏河现在已经起势,看这个发展势头,今后未必不能坐天下,最差也是个割据势力。苏河看到王伯诺身上满是泥垢,发髻都已经散乱了。他这副风尘仆仆的样子,长时间航行非常劳累。“王伯诺,辛苦你了。”王伯诺听到苏河这么说,他露出笑容。“不算辛苦,我之前也经常跑这条路。这次购买红薯非常顺利,福建那里。现在种植红薯规模很大,只要有银子就能随便买。我怕红薯的品种不同,还走了好几个地方,多买几种红薯。一共买了六万石红薯,航行过程会有一些损耗。我请有经验的老农估算,能存活的红薯藤,按红薯算至少有五万石。”王伯诺知道苏河最关心的东西是红薯。他立刻像苏河介绍,红薯的数量。工人这时候已经开始从船上运红薯。这些红薯上面,都长出长长的藤蔓,工人小心翼翼运输。王伯诺指着红薯藤说道:“春季种的红薯,需要提前两个月育苗。”“我为了运过来能直接种植,雇用很多农民,在船上就育苗。要不然这些红薯,几艘船就能运过来。”苏河听到后很开心,选王伯策去买红薯,选择对了。他都不知道,红薯种前需要育苗。苏河看着下船的农民,就好像看到稀世珍宝。有这些懂得红薯种植的农民,就能快速把红薯种植技术,推广出去。“咱们别在港口这里吹冷风,快进城去休息。”王文君看到他哥哥和苏河,站在港口上不动弹,立刻提出建议。王伯诺听到后点点头,他交代道:“王老,你带着村民,教会这些人,检查红薯藤的情况。把坏的挑出来,完好的红薯藤保存好。”苏河带着王伯诺,来到王府后宅。警卫们端上来几杯好茶,苏河为王伯诺接风洗尘。苏河认真询问王伯诺,他去福建的经历,还有当地红薯种植的情况。王伯诺滔滔不绝讲述,他这一路上的经历。旁边有小吏,拿着铅笔在记录王伯诺说的话。有人专门记录当地道路,风土人情。有人专门记录,种植红薯相关的情况。王伯诺详细讲述,与红薯种植有关的事情。红薯不挑地,种植非常简单。红薯育苗成红薯藤,扦插红薯藤,种在地里就行。红薯生长过程,需要的水分远远小于小麦。在山地和干旱的地区,只要浇一点点水,它就能存活。只要土壤不是干旱到土地已经干裂,一点水都没有,红薯就能存活。红薯的产量很高,它的产量和水肥量有很大关系。土地干旱,水肥不足。红薯第一年,每亩产量大概在17石左右。之后土地的肥力会逐渐耗尽,亩产越来越少。红薯种植时,施足了水肥,它们山坡地或是干旱地。红薯每亩产量17石左右。苏河听完王伯诺的话。他对红薯这个产量很满意,现在没有化肥农药。每亩水稻的产量,只有4石左右,也就是400斤到500斤。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这还是良田,在精心照顾,水肥充足,年景也很好,没有遭受天灾的情况下。红薯亩产平均能达到17石,这是亩产2000斤。现在的红薯,无法和后世相比,后世红薯亩产超过万斤。但在这个时代,红薯已经是极为优良的作物。更何况,红薯完全不挑地,山坡地和陕北的干旱地,都能种植。王文君听闻红薯亩产,她惊讶的瞪大眼睛。“红薯的亩产,竞能这么高。在山坡地种植,都能达到亩产2000斤。汉中府水田不多,但山坡地非常多。我们之前都种植药材或桑树,是,还种一些蔬菜豆类。要是能用来种粮食,这真是太棒了。”王伯诺抿了一口茶,他说到道:“红薯还是有缺点,在大米小麦充足的时候,红薯不会成为主粮。长时间食用红薯会胀肚,它尽量不要天天吃。红薯还是要搭配一些大米小麦共同食用。红薯水分很足,饱腹感很强,但它没有米饭顶饿。大概是一斤多一点的红薯,能比得上一斤米饭。一般情况下,一斤稻米能做出两斤多米饭。从这里可以推断出,两斤红薯才能与一斤稻米相比。红薯比水稻小麦,更加消耗地力。红薯更喜肥,种植红薯,水可以少一些,肥必须充足。福建那里常年种红薯,都是用农家肥加上草木灰。红薯管理不用精耕细作,但真要扔下不管,产量也不会太高。”苏河知道红薯的热量比米饭低一点,低不到百分之十。王伯诺的说法基本是准确。但红薯的产量太高,这根本不算缺点。种植条件完全不同,红薯只要粗放式管理,产量就远超水稻。最关键是红薯不和水稻、小麦争抢土地。之前种水稻小麦的地方,依然会继续种植水稻小麦,它们的主粮地位无可替代。红薯只需要种植在山坡地,或是干旱地带。种植红薯产生的粮食,完全是额外增产的粮食。这个意义就非常大,能养活不少人。清朝时期,依然没有走出小冰河时期。人口却大爆发,就全靠红薯等,不与主粮争抢土地的粮食作物。它提供额外的粮食,才能养活多出来的人。他们正喝着茶,警卫走过来汇报。王仲策正在文华殿等着,有事情要汇报。苏河立刻让警卫,把王仲策接到这里来。:()明末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