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1章
其实这个说法也是不怎么准确的。
书籍因为珍惜程度不同,流传时代不同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并不是每一本书籍都能被妥善的流传至今。
一些古籍,因为战乱或者其他原因,早就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
在前朝时期,世家以垄断更多的孤本为乐。
那些比较珍贵的孤本、真迹,外界根本接触不到!
哪怕是抄录或者印制的内容,也只在世家内部流通。
还是华国建立后,陛下通过抄家的手段,从那些大世家手中带回来了大批的孤本,充实了翰林院的书库。
才让一些不见天日的孤本,有了被更多人看到的机会。
所以说,书籍并不是能够被所有人看到。
相反,一些有着陪葬癖之人,还会将生前最珍视的孤本、真迹带入自己的墓中。
让这些珍贵的典籍彻底失去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陛下这话的意思是。。。。。。”
老翰林有些迟疑,摸不准王林的态度。
王林则认真的说道:“天下读书人有许多,但可供他们学习的书籍却是有限的,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一些书籍本就脆弱不堪,保存的不够完善,已经出现了破损,很多理解和内容都是后人加以补充填补进去的。
其原本的意义、观点,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不是那么确定、可信。”
对于这方面,王林算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前世虽然也出土过很多的文献,且一些古人名言,比如说《论语》、《道德经》等名著。
都是一直流传下来的,属于全人类的瑰宝。
但这些东西与最初的版本,真的是同一个东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