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宦海沉浮马俊 > 第29章(第2页)

第29章(第2页)

赵翠娥笑着说:“我才懒得嫉妒他们呢,你把那男家说得那么富贵,我只是怀疑你那同学是看上了人家家境好,想当阔太太了。”

这话说中了杨陆顺的心事,立即让他情绪低落下去,失去了说话的兴趣,只是怔怔地看着屋顶发呆。

第一部乡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中国遂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成为基本国策逐步在各个领域推行。“文革”的伤痕与改革开放的兴奋、喜悦之情的交织,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心态,特别是广大青年人,他们感慨失去了太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人们发奋图强,把百倍千倍的精力投入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之中,知识的匮乏又使年轻人积极进行文化知识补习,一时间各大城市夜校、电大人满为患,人们象饥渴的海绵拼命地

吮吸着无尽的知识,知识分子成了光荣的解放军之后又一倍受尊重的称呼。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基础条件较差的县城乡镇,文化干部则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对城镇青年和三亿农民青年的文化辅导与补习。这就是当年各乡镇大力推行文化站的主要原因,文化站的主要职责就是挖掘传统文化、繁荣群众文化。

几天后的傍晚,叶祝同来到杨陆顺的宿舍,兴奋地说:“杨老师,该到你出马了!”

杨陆顺说:“叶站长,什么事该我出马呢?”

叶祝同说:“这几天我一鼓作气,文化站基本算是建起来了,乡政府的领导也很重视,给文化站分了专门的场地,给我还配了两个文化专干,现在该正式上正路了,我准备成立一个文学创作小组,把那些喜欢搞业余创作、爱好文学的年青人组织起来,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你是大学生,在新平乡来说你是水平最高的,这个文学爱好小组怎么能缺得了你呢?我还想请你当组长。”

杨陆顺一听楞了楞,在大学他因为一些原因从来就没参加过校园的社团,他那时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总认为写写画画、唱唱跳跳是不务正业,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全部嘛。至于对文学方面他还是比较喜爱的,也看过不少大部头的名著,还是谦虚地说:“叶站长,要我去参加文学创作小组我当然愿意,我本身也喜爱文学,但要我当组长,我怕没那个水平,听你说里面还有这搞业余创作的,我可从来没提笔写过东西,我还是当个组员吧。都有些什么人参加呀?”

叶祝同说:“你还谦虚什么,读了三年大学,不管怎么说知识面要比他们广、见识也要丰富些吧?我是非常相信你有这能力的。参加小组的基本是乡里各单位的年轻男女,都是些未婚青年,我只一提倡,就有好多人踊跃报名,粮站、供销社、肉食站、水机站等单位一下来了几十人,倒是你们学校的年青老师没几个报名的,是不是你们工作太忙了?”

杨陆顺说:“我看是工作量相对要比其他单位的大点,白天都要上课,晚上不是要批阅学生作业就是要备课,许多教师身兼两个班的课程,估计空闲时间不多。”他似乎有点自我解嘲地说:“象我这样只任一门课程只教一个班的老师真不多。”#p#分页标题#e#

叶祝同说:“那不更好?你才二十多岁,正是大好青春年华,也得多结交点同龄人,别老是一个闷在宿舍里,那些青年人热情高涨,但到底水平不高,你得多帮帮他们,共同进步嘛,我们先去看看我精心布置的场地。也跟大伙见见!”

两人说说笑笑去了乡文化站,竟然在乡派出所里面,叶祝同说:“乡政府没多余的场地,就借用了派出所三间大屋,一间做了办公室,两间就给你们做活动室。”

杨陆顺看里面打扫地干净整洁,墙上贴着一些名人名言,布置得很有文化气氛,就笑着说:“叶站长,是个学习的好地方。怎么其他人没来?”

叶祝同略微惋惜地说:“就是场地太小了,我预想还搞个娱乐室和阅览室,就是再也找不出地了,我从县里下来搞了不少书籍,只能堆在办公室里。”他看了看手表说:“我约了他们七点半集合,现在时间还早,我们先聊聊。”他带着杨陆顺进了办公室,拿出一个笔记本翻了翻,说:“杨老师,我初步搞了个活动计划,这个小组不是今天搞了明天就散的,我有长远的计划,当然,这也是文化馆派我下来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一批能写会画的文化骨干分子,丰富青年职工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杨陆顺饶有兴趣地听着,叶祝同充满了展望,说:“文学爱好创作只是我计划是一部分,接下来我还要办书法绘画爱好组、业余文艺演出组等等,不但是各单位的青年人要参加,慢慢地我还会把各村组里有文化想进步的青年农民也吸纳进来,培训出的骨干分子,又让他们回到各自的村组里再发展,彻底让我们的青年人过上有文化深度的业余生活,一扫从前只有看电影、听广播的单调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素质,让八十年代的农民青年真正享受到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生活

,要他们活得更充实更精彩!杨老师,你是正牌大学生,你有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知识,你愿意帮我吗?”

杨陆顺点点头,他也被叶祝同的话所激励着,他在春江读了三年书,他非常清楚城乡差距不止是基础建设上的差距,更主要的是人们观念上和文化层次上的差距,农村的孩子能读到初中毕业已经很不错了,家庭情况稍微差段的子女多点的,女孩子基本小学毕业就在家务农,男孩子成绩好的家长还是愿意供他读书,可乡镇薄弱的教学质量又严重地制约了孩子们进一步求学的可能。提前进入社会的农民子弟,忙了一天的农活后业余生活极其简单,除了三五成群嬉戏打闹、偷鸡摸狗,再不就四处跟随着电影队跑上十几二十里地看那些看了无数遍的电影,要不就守着广播听听评书《岳飞传》《杨家将》《三国演义》,年岁稍大点就开始谈恋爱搞对象,然后就是结婚生子,重复着他们父悲们的老路。其实农村青年做不乏头脑灵活充满艺术细胞的优秀人才,一些民间乐器也是一拿上手一学就会,只可惜实在是没多少机会更没人来悉心传授。现在有叶站长这样古道热心的专门干部去辅导培训他们,是天大的好事,杨陆顺又怎么会不愿意呢,他之所以放弃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也是想把自己的所学发挥到农村来,使农民的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虽然他一人无力扭转根本局面,但也体现了他拳拳爱农之心。他一把握住叶祝同的手,说:“叶站长,听你这么一说,我才明白你对农村的真情实意,我愿意跟你干!”

参加活动的人渐渐到齐,基本都是新平乡镇七站八所的青年男女职工,大家都是年轻人,又兴趣相投,很快就融在一起,他们基本都读过高中,对大学毕业的杨陆顺充满了崇拜之情,和多小伙子都不觉暗暗中模仿杨陆顺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一来二去杨陆顺就成了这群青年人的良师益友。

杨陆顺与这群同龄人也相处甚欢,大家都是不同的单位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又对他十分尊敬,这让他品尝到了被人重视受人瞩目的滋味,当然也竭尽所能去帮大家。

文化站一星期组织三晚的集体学习,其他时间归个人支配,每人阅读一本文学小说,然后写写读后感,也有人读书之余爱好乐器,叶祝同也耐心教授,渐渐杨陆顺的宿舍热闹起来,因为叶站长就住在他旁边,学员们有什么疑难困惑就径直找去叶家,随便也到杨陆顺宿舍坐坐聊天,有几个女孩对杨陆顺很有好感,借口到叶站长家问问题,实则是想与杨陆顺多点时间相处,也对春江城、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生活充满了好奇和美好的憧憬,不厌其烦地求杨陆顺讲着新鲜名堂给她们听。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