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唐百姓来说,此时种植的粟米也好,稻谷也好,都是一年一季的庄稼。哪怕是年初李承宗已经安排了人员去林邑购买占城稻稻种,也只是在苏杭等地小规模的种植了晚稻。对于长安城周边,尚未产生什么影响。这么一来,百姓们完成秋收之后,就变得清闲下来了。当然了,这个清闲是相对的。而这个时候,李渊正式允许李承宗开府建牙的圣旨,也已经发出来了。甚至太原郡王府的修建资金,李渊也难得的大气了一把,由朝廷划拨了五千贯钱。思路客虽然按照李承宗的设想,太原郡王府的修建,五千贯钱肯定是不够的。但是李渊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不错了。毕竟,朝廷的赋税收入还是很有限的。哪怕是今年纳入到大唐统治的区域变多了,赋税的增加也还是比较缓慢。毕竟新的那些领土,受到战乱的影响比较大。短时间内的赋税贡献是很有限的。“大郎,是阿耶阿娘对你不好吗?”“没有,阿耶阿娘最疼我了!”“那是你觉得阿耶阿娘太遭人烦了吗?”“怎么会呢,我恨不得一天到晚都跟阿娘在一起呢。”“那是你觉得弟弟妹妹经常烦你,所以不耐烦了吗?”“不是的,弟弟妹妹都很可爱,我很喜欢!”“那你为何三番五次的跟陛下说要独自开府建牙?你才几岁啊,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搬出东宫?”郑观音很是不爽的盯着李承宗。之前李渊允许李承宗拥有几千护卫的时候,她没有太当回事。毕竟那个开府建牙,水分太大。但是这一次朝廷正式下旨了,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阿娘,长安城里头的局面,您应该很清楚。如今东宫虽然占据正统地位,但是朝中百官真正支持我们的,并不是很多。更不用说军中将领,普遍都跟秦王府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这种情况下,太原郡王府的出现,可以有效的分担东宫的压力,吸引更多的人才为我所用。这对将来阿耶顺利登基,为孩儿未来能够成为大唐太子,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李承宗知道郑观音是个明事理的人。所以这个时候,自然就要那家国大事来跟她说道说道。毕竟东宫面临的困局,她也是很清楚的。“你还那么小,这些事情不需要你去考虑。”沉默了片刻之后,郑观音选择了逃避。“阿娘,覆巢之下无完卵,历朝历代的皇位争夺,都是非常残酷的。孩儿不希望有朝一日出现什么突发情况的时候,我没有任何的还手之力。”想到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建成的所有儿子全部都被处死了,李承宗就觉得一阵蛋疼。作为嫡长子,他逃过了历史上的病逝,能逃过历史中的玄武门之变吗?如果他什么都不做,肯定是逃不过的。但是有着上帝视角,他觉得李世民哪怕是再厉害,也别想逆袭了。“这就是你在渭水新城不断折腾,甚至冒险去河北和吐谷浑的原因?”“可以这么理解!”李承宗的话说完之后,房中再一次的陷入到了沉默之中。“太原郡王府修建之后,你是不是就再也不住在东宫了?”“肯定不是呀,只要阿娘在哪里,孩儿的家就在哪里。隔三差五的,我肯定是要回到东宫居住的。”此时此刻,李承宗已经知道郑观音接受了自己开府建牙的事情了。“你这几天不是让人在设计太原郡王府吗?把图纸拿出来给阿娘看看吧。”……能够躺着,就不想站在。能够吃好点,就不想对不起自己的肚子。此时此刻,新建一座太原郡王府,李承宗自然是要修建的跟这个时代有所不同。比如洗澡,每次都要跳到一个大的木桶里头,李承宗就觉得很是不习惯。虽然有宫女伺候着,但是也没有鸟用啊。再比如上厕所,算了,这个就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东宫就是一个小朝廷,詹事府下面各种机构都是很齐全的。所以李承宗根本就不需要去找外面的人帮忙,调用了詹事府的人手,就把这个规模宏大的太原郡王府的规划给整出来了。要不是这个年代的很多东西,修建起来都讲究一个是否逾制。李承宗能把这个王府修建的更加恢弘。好在占地面积足够的情况下,宫殿倒也没有必要修建的那么高。“阿娘,我准备从渭水新城和东宫抽调一批人手,争取在今年过年之前把这座王府修建完毕。”“还有三个多月就过年了,能修建的完吗?”郑观音很是诧异的看着李承宗。人家修宫殿都是以年为单位,花费几年时间才修建完成。到了李承宗这里,三个月就想要建好?最关键的是入冬之后,施工不便。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留给李承宗的时间,其实没有三个月。“完全没有问题!整个王府的修建,分成了两个阶段,今年先完成第一阶段就行了。我这王府啊,跟一般的宫殿修建不同,到时候会大量的使用水泥来铺设道路。使用钢筋水泥土来修建房屋和城墙。这么一来,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木料和时间。”虽然木制的建筑古色古香,要是放在后世的话,肯定是这种房屋的逼格更高。但是这里是大唐。哪里会缺少木制建筑?反倒是钢筋水泥土结构的彷古建筑,到时候在风格上能够跟时代融合,又能结合最新的建筑技术,还能让宫殿更加耐用。李承宗要是不选择这个方式,就实在是浪费了。“哼,你就这么着急,想着赶紧搬出去吗?”听李承宗说三个月的时间也够,郑观音又有点不爽了。别人家都是最疼爱小儿子,但是到了郑观音这边,却是最:()大唐皇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