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配合地探出脑袋,一老一小凑在一起。
“嘿嘿。”
李景隆嘿嘿一笑,将竹筒装填法的事情说了出来。
原本当作一件趣事听的朱元璋以及朱标,越听脸色越是凝重,
最后二人对视一眼,皆看到了一些诧异。
湖广一些人之所以敢肆无忌惮地反抗朝廷,
就是因为湖广是大明最重要的军械打造地,
有人有地有兵,稍有不慎就是再次大乱。
所以朝廷对于湖广的处置总是慎之又慎,束手束脚,
这种情况,在有了辽东之后才好一些。
这竹筒装填法,由朝廷统一开设工坊,调配火器所需的火药,是一个顶好的法子。
见他们二人面露异色,李景隆兴冲冲开口:
“陛下、太子殿下,
这个法子也可以用在手推车上,来时我们已经研讨过了,
手推车在军中是好东西,在民间更是好东西,
但陛下曾说过,力夫与车夫撑起了大明,所以对于他们不能不管不顾。
所以我们觉得,应该由朝廷在各地成立工坊,
将造手推车这等活计从兵器工坊中剥离出来,
交给专门的工坊来打造,到时将那些没有生计的百姓雇来造推车,
虽然不能全盘接纳失业的力夫,
但总是一种手段,况且还可以慢慢加嘛,
等各地的东西都有朝廷所管的工坊来造,重要的军械也由朝廷的工坊来造,
如此,就算是有人想兴风作浪,都乱不起来。”
朱元璋眼窝深邃。
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他考虑的从来都不是最好的局面,而是最坏的局面。
若是有好有弊,那就两害相权取其轻。
显然,眼前的选项中。
有他最看重的一项,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掌控,更加集权。
仔细思索了许久,朱元璋沉声开口:
“等文英与婷儿到了,让他们一家人来宫中用饭,摆家宴。”
太子朱标点了点头:“是,父皇。”
一旁的李景隆觉得自己又有被甩开的趋势。
便连忙说了一些开设工坊的好处,
比如赚多少银钱、能养活多少百姓,还能消弭新事物带来的影响等等。
但显然,父子二人都没有听进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