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穿越到嘉靖 > 第 4 章(第2页)

第 4 章(第2页)

正中央的天井还算宽敞,右侧挖了一小片菜园,种着些常见的萝卜白菜,还有韭菜荠菜之类正当时令的蔬菜,左侧是一口手摇式压水井,一座石磨盘。西边厢房外还种了几棵竹子。

张家的人口放在这个常常四世同堂、甚至五室同堂的年代其实简单得很,只有住在正房的张居正的祖父张镇、住在东边厢房的父亲张文明、母亲赵氏,以及西边厢房里的张居正和两个弟弟,张居敬、张居易。

确如居正上徐阶书中所说:“非阀阅衣冠之族,乏金张左右之容”,但能在荆州府府治江陵县有这么一座青砖石瓦的四合院,还有一位乳媪、两个家奴,用连嬅所在的时代背景描述,那就是荆州市区小别墅配三个保姆和保安,也绝对不是什么穷苦人家。

张文明与友在外交游,尚未归家,张镇在辽王府当护院,还没到下值的时间,因此连嬅见到的只有张居正的母亲赵氏。

历史很少描绘女人。在连嬅看过的所有与张居正有关的史料里,她知道男神的祖父张镇既不读书也不治产,为人豪爽放浪,在辽王府当护院,嘉靖十九年张居正中举后,张镇醉死于辽王府,很有可能是辽王朱宪?怀恨在心,蓄意报复。她也知道男神的父亲张文明是个读了四十年书也没考上举人的老秀才,最后在张居正改革的紧要关头一命呜呼,造成了万历五年最风波汹涌的“夺情”事件。

但是张居正的母亲,这个生养、抚育了“大明第一首辅”的女人,并没有得到任何笔墨。

东厢房隔了三间屋,一间窄小的厅堂、一间卧室、一间书房。赵氏就坐在门口,借着霞光缝衣服,听见声音时从针线布料里抬起头,一张清秀的瓜子脸,约摸三十岁,眼角带着细纹,笑得一团和气:“白圭下学了,晚饭想吃点什么?”

然后她很自然地看到了站在儿子身后,头顶将将到儿子下颏的小姑娘:“这位是?”

连嬅心脏砰砰一阵跳。她给自己编了一路的身世,比如出生在顺天府官宦世家,父亲抛妻弃女当了道士,自己跟着母亲流离失所。母亲病逝后,不知道怎么流落到荆州地界,病倒后被心善的张居正救了,于是甘愿在张府当个婢女以报救命之恩云云。

说到“婢女”,一个现代人的内心总是难免别扭。但想想人家戚继光都愿意给张居正当“门下走狗小的戚某”,她比戚帅高贵在哪里?当个小小婢女也无妨嘛。

于是脑残粉就这么顺利地说服了自己。

但她还没来得及自陈,张居正却代她开了口:“是一位同窗的妹妹,他家里搬去顺天府了,这孩子留在荆州没人照顾,想在我们家暂住。”

连嬅愕然。但她反应很快地低下了头,配合地流露出几分羞怯难为情。

赵氏把她叫到跟前,看见一张微微泛红的杏脸,含羞低垂的眼帘,和水汪汪闪烁不定的眸光。她轻轻拍了拍女孩的肩头:“好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连嬅。”

“乖吖儿。”赵氏又摸了摸她的头,“婶子屋里三个儿子,正好缺个女儿呢。你安心在这里住着,就当自己家。”

张府的下人里,一个看门跑腿的小厮,跟着张文明在外;一个是未满周岁的张居易的奶娘,以及一个负责做饭打理庭院的嬷嬷,姓王,都住在倒座里。

以连嬅现在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尴尬年龄,她显然不能住在西厢房,正屋和东厢房也不行,倒座除了下人房就是杂货屋,于是只剩下两个耳房。东耳房已经改成了灶屋,西耳房虽然也堆了些杂物,但收拾收拾还是能住人的。

王嬷嬷清理了木板床上的尘灰,把桌上柜子里的书卷纸稿整整齐齐地码进木箱里。看着不多,却塞了满满一整箱。她乍一下竟然没抬起来。

连嬅主动请缨:“我来搬吧。”

就她那细胳膊细腿,别说搬不搬得动,不弄折了都算好的。王嬷嬷笑一笑,婉言劝退:“这箱子重得很——”

然后她目瞪口呆地看着连嬅轻松抱起了半人高的箱子,漏出半张跃跃欲试的脸:“嬷嬷,这要放哪?”

王嬷嬷呆愣在原地,手指了指西厢房的方向:“大公子的书房。”

在何太医那里休息了两天,连嬅的伤就差不多好全了。她上辈子从小皮实,头磕石头上,石头磕碎了,脑门也就肿两天包,什么感冒发烧的更是睡一觉就好了,对自己的恢复速度毫不意外。

像她这样闲不住的,病一好就想找点事做。眼看着王嬷嬷忙上忙下,早想搭把手了,可又不敢乱动屋里的东西,只能巴巴地站在一边看。

搬运就简单了,反正她力气大,只要知道目的地在哪,抱过去就行。

正在书房里练字的张居正听见拍门声,随口说了个“进”,一偏头,看见一个长了腿的大木箱子。

箱子顶上冒出半颗头,一对弯弯的柳叶眉,一双亮晶晶的水杏眼:“大公子,箱子搁哪里?”

他笔尖一顿,最后的“平”字被墨水晕成了一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