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楚馨集结军队,准备对李世民用兵的时候。李世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想要趁着长孙无忌大败,大唐被吐蕃蛮兵搅得一塌糊涂的时候,直接高调的昭告全天下,他要拨乱反正,除贼返朝。李世民的告示书一出,天下尽皆哗然。那些背叛李唐,投靠长孙无忌的官员和将领,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全都惶恐不安,生怕李世民重夺皇位,对他们进行清算。而那些因为忠于李唐皇室,被长孙无忌一脉打压的官员,则是个个面露喜色,纷纷开始准备和游说。想要等到李世民攻来的时候,来个里应外合,减轻皇帝陛下的重担。至于被李世民点名为反贼的长孙无忌。在进攻失利,又被吐蕃蛮兵背刺之后,便性情大变。原本他在朝堂之上还有所顾忌,对于新帝还能保持一丝表面上的尊崇。可自从李世民打出自己的旗号,昭告天下,宣布自己为反贼之后,他便彻底破罐子破摔了。不仅公然留宿宫中,对于朝政大事都是一言而断也就算了。就连对待新君,那也是动辄打骂,根本不将其放在眼里。不仅如此,长孙无忌为了防止李唐宗室与李世民里应外合,在新帝登基之后,便开始大肆屠戮李唐宗室。随随便便给他们安插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之后,将长安城内李唐宗室的皇亲贵胄杀了大半不说。甚至就连长孙皇后一脉的子女,也没能逃过长孙无忌的屠刀。不管是废太子李承乾一脉遗留的子嗣,还是魏王李泰一脉的遗孀,皆没能逃过长孙无忌的毒手。更甚至,就连那些出嫁了的公主驸马,也都被长孙无忌杀的杀,贬得贬。至于那些未成年的皇子公主,更是隔三差五的便会发生意外。不是失足落水,感染风寒不治身亡;就是坐骑受惊,身受重伤。长孙皇后一脉的子嗣长孙无忌都敢如此对待了,那就更别提其他妃嫔所出的皇子、公主了。几乎是连借口都懒得找寻,长孙无忌直接命人严查那些妃嫔所在的家族。但凡有作奸犯科,或者偷税漏税,亦或是有什么不法之举的,只要查出,一律夷灭三族。而宫内的那些妃嫔,一旦受到娘家的牵连,不问缘由,直接同罪当诛。那些皇子公主,更是因此牵连,而名列诛杀名单当中。一开始,长孙皇后只是听之任之,并不想理会长孙无忌。反正她已经成了废后,能保住一条性命就已经知足了。可当长孙无忌渐渐的将屠刀伸向自己所处的几个子女之后,她就再也忍不住了。长孙皇后不是没想过要抗争。可此时的她,已经是势单力孤,身边全都是长孙无忌派来看管她的宫女太监。即便有万般能耐,口谕传不出甘露殿也无奈。眼看着宫中的皇子公主一个个在长孙无忌的屠刀下死去,长孙皇后不得不忤逆长孙无忌的意思,以死相逼,这才找机会见到了新帝。想让对方看在同为李唐皇室的份上,救那些兄弟姐妹一命。只可惜,年幼的李贞根本什么都不懂。平日里更是充当了长孙无忌的傀儡。对于长孙无忌,李贞本能的有一丝恐惧。所以,当长孙皇后找到李贞,想让他救救自己的兄弟姐妹的时候,对方非但没有答应,还因恐惧,直接让人将长孙皇后轰了出去。对此,长孙无忌没有丝毫意外。毕竟,若是没有他的点头,长孙皇后又怎么可能踏出甘露殿半步。经此一事之后,长孙皇后的声望可谓是降到了谷底。那些心存侥幸,妄想攀附长孙皇后的宫女太监们见状,知道这位主子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荣光。不再是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后娘娘了。遂全都转投了长孙无忌麾下。即便剩下那么一两个感念长孙皇后昔日恩典的宫女太监,也翻不起什么风浪,全被那些墙头草们排挤的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宫中尚且如此,那就更别说朝堂了。李世民麾下的那些老臣,此时被杀的杀,贬得贬,罢官的罢官,基本已经所剩无几了。若是能弃暗投明,转投长孙无忌麾下的还好,对方看在多年的同僚份上,还能给个体面,将其贬官流放。那些个硬骨头,比如御史之流的,胆敢多说一句,就会被长孙无忌一脉的官员接连弹劾,而后冠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直接抄家除族。不仅如此,就连长安城内的那些小官小吏,长孙无忌也不打算放过。只要听到一句说李世民好的,嘲讽当今之事的,轻则下狱,重则因言获罪,直接祸及三代。要不是长孙无忌立足未稳,不想大开杀戒,说不得都要将这些无知匹夫全部处死。尽管长孙无忌有所收敛,可在其掌控大局之后,每天因此获罪的却不在少数。京城上下,能够关押犯人的地方,基本上是日日爆满。而一旦各处牢房爆满,负责管理的狱卒和官吏,便会按照犯人供述的地址找上门去,向家人索取一笔赎金。有钱缴纳赎金的,那自然是皆大欢喜,钱到人走。可那些没钱缴纳赎金的,往往因为只言片语获罪的,就没那么容易了。知道在对方身上捞不出什么油水的官吏们,便会加重这些犯人的罪刑。长相好的,直接充入教坊司,永不得出。长相一般的,但身体好,年轻力壮的,则是直接卖给各家矿坊,充当奴役。至于那些即交不起赎金,又没长相,手不能提的家伙,则是直接送到菜市口去,随着那些重刑犯一刀了解。只是短短几个月不到的时间,原本繁荣昌盛的长安城,几乎成了一座死城。不是里面的百姓全被长孙无忌杀了。而是那些活着的百姓,基本不敢再开口说话了。生怕自己哪个字没说清楚,或者是说错了,就会被密布在各处的暗探发现,从而直接被缉拿下狱。:()大唐:李二,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