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区域的票价也被炒到了几百甚至上千美元不等。
导致许多东方观众因价格过高而无法亲临现场。
场内的红色海洋也因此变得稀疏。
然而,比赛当天,未能进场的东方观众并没有放弃支持杜笙。
他们聚集在赛场外,形成了浩浩荡荡的人潮。
每个人都手持红旗,脸上贴着相同的贴纸,甚至有人将脸涂成了红色。
他们兴奋地高唱歌曲,歌声几乎淹没了整个麦迪逊广场。
国内媒体也在周围忙碌地采访这些热情的观众,捕捉最生动的新闻素材。
说起来,纽约麦迪逊广场一向备受瞩目的是篮球比赛。
但今天的焦点明显不是它。
而是杜笙与弗兰克之间的中量级跨越战。
这里能容纳近两万名观众,在拳击比赛中算是相当大的规模了。
通常情况下,由于拳赛门票价格高昂,能够亲临现场观战的多为富有的拳迷。
除非是特别知名的拳手或有特殊原因,否则几千人的观众人数也是司空见惯。
正因为如此,像网球、羽毛球甚至篮球这样的场馆经过改造后,反而成为举办拳赛的理想场地。
它们既能提供足够的空间,又能保持观众与擂台之间的亲密距离,完美地满足拳击比赛的需求。
下午四点,两辆大巴车依次驶入麦迪逊广场。
现场的东方观众和媒体立即将目光聚焦在了那辆醒目的红色大巴上。根据主办方的消息,杜笙正坐在那辆红色大巴里。
刹那间,大巴周围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兴奋的观众们纷纷拍打着车身和车窗,高声呼喊着为杜笙加油助威。
杜笙坐在副驾驶位置,透过车窗向外面的观众微笑挥手致意。
看到他后,观众们的热情更加高涨,纷纷涌向前方,试图触摸到车窗。
“当心!”
杜笙见状,当刻让司机缓慢停车。
这些同胞过于兴奋,很容易做出过激举动。
不过这些也理解。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不远万里从国内赶来,只为亲眼见证这一时刻。
杜笙打开车窗,探出身子,与那些激动的粉丝一一握手。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观众们争先恐后地涌向车前,振奋不已。
要不是现场的安保人员赶到,只怕真不一定能腾出了一条通道。
大巴重新启动,缓缓前行。
两旁的观众挥舞着红旗,高声呐喊,场面热烈非凡。
看着一张张激动的面孔,杜笙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对他而言,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对这些观众来说,这场比赛承载着很多荣誉和骄傲。
当杜笙踏入纽约麦迪逊广场时,心中更是涌起一股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