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免费阅读 > 第414章 顾专家说得对(第2页)

第414章 顾专家说得对(第2页)

第一步的理论研究就劝退很多人。

“目前国际传播格局依旧是[西强东弱],所以我们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是具有挑战的。甄别国际话语环境,具体就不说了,偏离了本次讨论主题。顾专家的实践,是构建中国叙事体系。”

“本次实践挺好的,是民间力量的胜利。顾专家赋予了太极阴阳鱼更新颖的身份,是虚构的,却是符合英国读者群体的。由此可以得出,挖掘民间意见领袖,官民联合传播应该是主推手段。”

“从深挖华夏文化内容,转变‘他塑’制约。京剧出海邀请了三位大师就是深挖,展现更深层的京剧文化看,表达效果并不佳。归根结底,文化出海是展示中国形象,衍生出来的是影响国际舆论和掌握国际话语权。”

“顾专家的实践案例,给我们最好的警醒是:新时代文化出海核心是要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在这里看不到顾专家连载的短篇小说《克苏鲁的呼唤》,但可以想象,吸引英国读者们自关注的肯定是好故事。我们华夏文化的底色是连续性、包容性、统一性、创新性与和平性。”

有总结,有反思,甚至还有条件反射的车轱辘话。

“需要政策支持保障,维系官民合传播华夏文化的出海传播策略。锐意开创华夏元素出海的新面向,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研讨会不是浪费时间,专家们很快就讨论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

可以预料到,方案会成为“文化出海指导方针”的重要参考资料。

实话实说,光靠写小说要达到这效果,很难,非常难。即便获得茅盾文学奖,哪怕是布克奖、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难以对国家的政策有影响。

因为国家这个庞大的机器,艺术家(包括作家)的功能最多是宣传和监督,告诉别人机器有多少,或是说出机器某某零件出现故障。

顾6自打《少年中国说》和《不朽的逃亡者》后,所走的路线已截然不同。

“如果要文化出海,不能光走高端化,也要接地气。”韦龄赏进行总结,“在音乐厅的京剧表演,观众基本都是精英阶级,而对文化传播初期精英阶层所起到的效果并不大。英国看报习惯非常普遍,报纸上的连载,能接触到一个国家大多数阶层的人,更全面。”

瞧见了吗?众位专家教授,喊顾专家越来越顺口了,毫无疑问,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是承认了这年轻作家的重要性。

理论知识和指数储备差(和他们比起来)没关系,因为学术能力和储备丰富的专家不多,但也不罕见,能当先锋军传过来经验的,目前仅此一例!

次研讨会结束,专家们各回各家,有熟悉的老朋友,三三两两聊一聊。

聊天中,有人提及了顾6。

“北大中文系?北大有些浪费人才,跟着6教授——也学不到多少东西,应该来我们外交学院。”说话者是丁院长,也只有他才敢这样说。毕竟6教授可是汉语言的权威教授……

是浪费吗?

不!咕噜大王很充实,当下甚至恨不得多长两条手臂。

太多新生来要签名了,顾6手腕都有点酸疼。

面对充满崇拜目光的新生,很难拒绝。当然咕噜大王也乐在其中,否则想躲也能躲。

“卧槽卧槽,是真人,和我小时候在报纸上看见的样子差不多,顾老师我特别喜欢你的作品。”“顾老师我从小看着您书长大的。”“有女朋友吗?顾老师。”“你瞎问什么,顾老师有男朋友吗?”……

怎么说呢——借用看热闹的周琳同学的话,“当年看着《小王子》的初中生长大了,考上大学了。”

“会长,我们要不要去帮忙?感觉顾学长有点招架不住。”新加入社团的小雨问。

“问题不大,去年也是这样,过两天就好了。”周琳话锋一转,“倒是小雨,你也是咕噜的书粉吗?这么关心和关注。”

小雨顿了顿,诚实回应,“确实喜欢《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还有今年的《嫌疑人x的献身》也不错。”

6◇9◇书◇吧

“那我帮你要个签名。”周琳说。

“真的吗?社长!”小雨眼前一亮,“早就听说社长和顾6大佬是青梅竹马,看来是真的啊。”

“什么青梅竹马,都是瞎说。”周琳摆手,“就初中是同桌,高中是同学而已,实在要说的话,在雾都家住得比较近,有时候会放学一起回家。”

“这还不叫青梅竹马?!”小雨闻言,好像懂了什么,转移话题,“社长你下午有没有时间,我有个问题……”

小雨话未说完,就被周琳给否了,“今天下午不行,我有事。明天吧。你想问的应该是社团内考的事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