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章元宵(上)
夏玉娇将原本快要绣好了的大红嫁衣收了起来,人也有几分恹恹的。老两口儿劝过两回,夏玉娇只说自己累了,想安安静静地一个人呆着。
老两口儿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就只好一门心思盼着元宵节的时候,带着闺女去镇上看看花灯,也好让她散散心。
老两口儿情绪不佳,各房头也都不敢触霉头。
大房一家子,日日盼着赶紧过了正月十五,就可以回镇上去住了。
孙氏觉得过了元宵节,就可以开始张罗给二郎说亲的事儿了。
三房、四房、五房,基本上都有些受不了压抑的氛围,而且最近这些日子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便一心盼着元宵节能热闹热闹。
过元宵节,夏家人不但要自己包元宵,还要亲自动手做花灯。
而且到了正月十五正日子,大家伙儿还可以一块儿去镇上的花灯集上去赶集、看灯会。
元宵节既有得吃、又有得玩,孩子们这一天天的,都惦记着呢!
在大人孩子的翘企盼之中,元宵节的日子,一天天近了。
正月十五这一天,一大早,周氏就拿了个两个硕大的笸箩出来。趁着阳光正好,让刘氏麻溜地刷洗干净,晾晒到院子里。
刘氏有些不情愿,那么多儿媳妇儿在呢,怎么婆婆周氏,偏偏最爱支使自己干活儿?
但她却不敢说什么,甭管心里再怎么不乐意,面上却一丁点都不敢露。
周氏从怀里掏出来一个有些褪色的旧钱袋,一枚一枚数出来二十个铜板,喊了二郎过来:
“二郎,把家里的糜子和江米都带上,到甜水井的苏家磨坊去,把这两样都磨成细粉面带回来。记得让他们筛三遍!一遍都不能少!”
二郎接过铜板,数了数,点头应了,便扎上裤腿,到仓房搬出来两个布袋,拿了根扁担,挑起来就走了。
孙氏看在眼里,忍不住一阵气闷。
明明已经分了家了,老太太怎么还这么喜欢支使二郎,老把二郎当牲口用!
二郎也是个傻的!
那牲口棚里的是啥?他就算心疼那头牛,怎么也不知道赶着骡子走的?
孙氏气得脸都有些变形,但今儿个是元宵节呢,她再怎么生气,也不敢惹了周氏不痛快。再者说,二郎这会儿不在,她能骂谁去?
周氏似乎没注意到孙氏的脸色,或者注意到了也没在意,她招了招手,把五郎喊了过来:
“小五啊,你去村口五嫂子家的杂货铺,买些青丝红丝回来。若是青丝红丝没存货了,就买些蜜枣。”
五郎点了头,却站在原地看着老太太,脚下一步都没动。
周氏一愣,转念之间想起了什么,笑着嗔了一句:“嘿哟哟,你小子还怪灵醒的!”
周氏一边笑,一边从刚刚那个旧钱袋里,掏了三十个铜板出来,数了两遍之后,递给五郎:“若是了这个数目,你就让五嫂子再拿下去点儿。”
五郎爽脆地应下了,用两只手将三十个铜钱紧紧握住,迈着大步、稳稳当当地走了。
周氏一直看着五郎走出院门,直到连背影都看不见了,才开始干活儿。
这回她没指挥别人,而是自己亲自动手,把家里的黑芝麻、白芝麻,都拿小锅炒熟了。炒得香气四溢,让大家伙儿闻着那香气,忍不住一阵流口水。
稻花她们几个小的,也被周氏分派了一项活计——砸松子、给瓜子剥壳。
枣花的小手指头嫩嫩的,剥壳很费力,费半天劲也剥不开一个。
但稻花剥开了,她拿起来往嘴里塞,倒是麻利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