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内。”
……
【郑成功指挥的军队熟悉水战,他有三千多艘船在厦门附近的港口,而清军熟悉骑射,6战占优势,对水战很陌生,碰到郑成功的军队胜算较低。】
【因此,顺治先对郑成功的军队采取了招抚的策略,将大量的兵力用于对付李定国在西南的兵力。】
【顺治十年(1653)五月,为满清效力的洪承畴出任五省经略,顺治又给了他大权,允许他节制升迁地方文武官员、决定进兵的时机,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先行事,再汇报。】
【洪承畴也理解了顺治的的意思。】
【对西南山川形势很熟悉的洪承畴到任不久便向顺治提出建议,让李率泰为两广总督,并与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一起镇守广东,来应对西南方面可能出现的战事。】
【而洪承畴在西南期间一直贯彻顺治提出的“剿抚并用”的策略,而且尽量“以守为战”,在顺治十三年下半年,促成了孙可望投降大清。】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顺治十六年(1659)正月,顺治派三路大军向贵州进,然后攻入云南,并将李定国的主力消灭在永昌磨盘山一带,从而平定了西南。】
【在西南维系明朝政权的南明桂王朱由榔逃到了缅甸,南明政权名存实亡。】
……
{桂林、衡州两次大捷,使得清廷朝野震动,一听到李定国的名字就颤栗不已,甚至还有放弃西南各省与李定国平分天下讲和的打算。}
{出征不足一年,纵横数省,收复湘、桂,击败清军数十万,掀起了继1647年第一次抗清高潮后的第二次抗清高潮。}
{黄宗羲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李定国就像一个缝补匠一样左右忙活,孤单得很啊。}
{本身又只是个军事天才,其他方面的短板,根本不足以全面撑起大厦将倾。}
{南明真是没救了,像原子一样散,每个反抗的人都独自在斗,一旦合起来,原子之间的斥力就大于引力,先内讧再说。}
{可惜孙可望这个东西,非要和李定国过不去,自己什么几斤几两没点B数,李定国为了顾全大局自愿出走,致使北伐大好局势化为灰烬。}
{孙可望搞内政很牛的,要是和李定国同心协力再联络其他抗清势力,真有可能把鞑子驱逐。}
{李定国孙可望二人本来是互补的,李定国军事猛孙是内政强,结果孙自己想当朱温,这俩人如果精诚合作起码都能稳据半壁江山。}
{李定国还能联合其他抗清势力,孙可望没办法,他野心太大了,想当皇帝都写脸上了,南明几个王本来就是内斗的厉害,你孙可望还想当皇帝,那还咋联合啊。}
{说那些,南明不内斗也没啥基本盘了。}
{在民心这一嘎达,南明和清初属于半斤八两,甚至可能还不如清初呢。}
{多尔衮的那一手哀崇三日确实打根子上了。}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看着这一大段话。无法两字总结。
“党争……党争……看来这南明也是深陷党争不可自拔啊。”
李泌叹气道:
“明代制度就决定了君权在君相关系中的弱势地位。”
“宗室和外戚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又有祖宗制度高悬于皇帝本人头上。”
“胡李大案、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使得明代勋贵屡遭打击。”
“种种情况下,明代的朝廷形势完全可以简化成抱团取暖的皇帝和宦官被寒门出身的文官集团打得节节败退。”
“同时,纵观历史,明朝又是少有的外部压力较小的政权,在固守长城九边防线的情况下,也只有也先、俺答两人可以到京城耀武扬威。”
“这种情况下,明朝大臣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斗也是毫不意外的。”
“无论是在规模上、组织上、烈度上,都一次又一次刷新纪录和底线。”
“其政斗又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弃政务于不顾的党争。”
“这也是明朝灭亡重要原因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