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从舅家告辞,舅爷倚着门口不住大声喊:“别忘了秋社日来,蒸新麦饭、割豆腐、杀秋社猪。还有两尾泥鳅加黄酒焖熟!”
“哎!”叶大富跟他老人家招手,“我一定还来。”
从柯家出来,叶家人在村里走访,果然发现田地价格上涨了:原先二两银子的田地如今涨到了三两银子。
叶盏琢磨一下:“是不是因为这些?年太平盛世,村里人们?休养生息,所以田地价格也上涨了?”
早些?年战乱大家元气大伤,还没缓过?来,所以田价不高。
可是这些?年四海承平,所以百姓生活越来越安逸,生孩子越来越多,活下来的孩子也越多,人口逐渐增长,田地的价格便水涨船高。
“这么看来,要?尽早买田,要?不一年一个价。”叶盏当机立断。毕竟人口激增后口粮得天天吃,居住条件却?可以暂缓改善。
叶家人带着一百七十五两,原本计划是这样的:全部?买八十七亩水田,或者?买拿一半买田,剩下一半买乡下宅子方便照看。
可如今一看只能买五十八亩水田,倒不如将钱全部?拿来买田更划算。
"要?不买旱田?"玉姐儿提议。
水田的价格也比旱田要?贵许多,若是不挑剔,二百文就?能买到旱田。
只不过?叶大富作为资深庄稼人还是建议买水田:“看着水田贵,可出产的谷物也多。”
而且旱田得费心费力打理,他们?全家人以后在汴京,没有太多精力时间盯着佃户,难免会照顾不周。
“那……真的不买院子了?”宓凤娘将信将疑,毕竟她活了这么多岁数田价一直维持不变,还没经历过?价格上涨呢。
“乡下有个院子也是我们?家的根。”如今既然有钱了,宓凤娘还是想有个固定的房舍。
叶大富却?很相信女?儿:“盏儿自?带福运财运,好几次发财都是她的主意,这次我也听她的。”
其余兄妹也相信叶盏。宓凤娘便也相信了女?儿,叶家人达成?一致:钱全部?拿来买稻田。
只不过?就?算全部?买田,也不过?能买五十八亩水田。
五十八亩地听着不少,架不住叶家孩子多,分下来一个人只有十亩左右。
这十亩可以求个温饱,但?比起叶家从前地主做派时少了许多。
在村里一般农户四口之家应当有40亩地左右,出产粮食60石。①四人口粮25石,留粮种4石,还有赋税。扣除这些?能余下个10石余粮已经算是老天开?恩。
所以叶家计划购买的这五十八亩地实际算下来一年只能攒个20石余粮。
不过?万事开?头难,有了田垄做依仗后面总能更顺当些?。
聊到这里,叶盏才了解到古代的地主并不是买田就?能高枕无忧赚钱了,还有负重的赋税:什么地税、户税、租、庸、调(后两者?主要?通过?农民自?己织的布、棉、麻等?实现)各种各样。
直到了本朝才好点:先是不用人丁税,所以百姓们?才能随意生养孩子。
第二是不用“庸”制,国家出面募兵制,农民不用去当兵,只要?出钱补上身丁钱米就?行。
百姓只要?付田赋、折纳、支移、交钱等?便可以。
总结来说,就?是本朝的税赋虽然不低,但?比前朝已经好了许多。怪不得历史书上说宋朝是各朝各代中?百姓幸福指数较高的一个朝代。
叶盏不由得感慨:“说不定以后会有一天,老百姓都不需再缴纳赋税了。”
惹得家人取笑:“可是白?日里被鬼上了身,说些?谵妄胡话?。”
有了这些?赋税,叶大富当初卖掉田地的事就?更加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