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辞被拉的一个踉跄,稳住身子时周围已经跪倒了一片,各个哭天抢地的,听的沈辞心乱如麻。
“够了。”大将军沉声一喝,威吓三军的气势出来,在场人纷纷不敢大声哭闹,只有人忍不住的小声啜泣。
“你们是真不懂事还是纯粹捣乱?城中三十万人要吃要喝要药材,各类物资已经供应不上,你们还要进去多一张嘴吃饭吗?本将军去哪找那么多粮食喂你们!”沈辞字字冷厉,“你们围在这里有什么用,闯进了城去,带走了你们的亲友,就能救他吗?全天下愿意为疫情出力的医者都在城里了,你们要带那些染病的人去哪找大夫?外面的大夫会不会对他们避而不及,带出去还不是一个死?”
沈辞动了气,心脏有些闷痛,他深深吸了口气,稳下声音,“你们一个个的有手有脚,不如出去募集物资、找药材,你们送来的东西,哪怕少,可保不齐就能救你们的亲友一命!”
“那,那我们送来的东西,能就指定交给我们的亲友吗?”有人瑟瑟的问。
“不能。”沈辞视线横扫,沉声道,“人手不够,无法定向转交。我知道你们都在想些什么,可眼下平江城乃是一体,若人人都不愿出力,迟早所有人都是个死。若人人都肯出力,没准大家都能一起活。”
在场的人纷纷沉默,道理都懂,可做起来又是另一番景象。
沈辞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俯身将那大娘搀扶起来,大将军不知道想起了什么,柔和了嗓音,轻声道,“大娘,我知道您的苦处,也明白您的感受。我也有亲人在城中,若是可以,我也想进城去,与他死在一起。”
众人纷纷抬头,望向这位将军。
沈辞抬眸,目光坦然的迎上这些或质疑、或惊讶、或同情的目光。
“可我没有去。我沈辞,也不会让任何人去。”大将军横剑在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他挺起脊梁,将平江城抗在了肩上,开口声音却是平静轻缓,“诸位,散了吧。”
许是被将军震慑,又或许是听了将军的话,也可能是想着连大将军的亲人都在里头出不来,自己又能有什么法子进去。总之,人群怀着各式各样的心思消散了。
甚至有百姓不知道从哪里募得了粮食,跑来送给北川军,让他们一并带进城里。
“是不多,但说不准就能让我兄弟多分一口呢。”
“就算不给百姓,给大夫吃也行啊,大夫吃饱了,能救更多人。”
“再不然,你们当兵的吃也行。我这几天看着,你们也是只吃大饼子和稀粥,粥里都没什么米……”
百姓们也都还是善良的,不再执着于进城后,很士兵们也就不是仇人了。
沈辞让人收了东西,拿专门的本子登记好每人贡献了多少,以及他们城内家属的姓名。
“物资仍要平均分配,但捐了东西的人,我会尽量让城内驻军找到你们的家属,告诉他们一声你们在城外等他们。”
沈辞看着那一袋袋粮食,到底心软,许了一句。
“这就够了,就够了!”百姓们激动极了。
乱世灾情之下,希望比什么都可贵。
于是,平江驻军们得了新任务。
分发食物的时候,驻军们会大声念一份名单,上面有捐赠食物者的姓名。城中的百姓听了,就知道家人亲友来寻他们了,可以来找驻军登记,驻军会将这单子转交北川军,在栅栏外张贴。外头的人也就知道自己的亲人还活着。
这样便是以最简单省力的方式互通消息,还能顺便募集一些物资,积少成多,也是不小的数额。
大将军兵不血刃化解危机,还顺带着做了这么一桩好事,城内外的百姓都称赞他活菩萨,比就知道封城的六殿下好多了。
等赵屿终于缓过口气,稍微好转,听了属下这禀报,简直哭笑不得。
自己不过是病了一场,就被大将军抢走了风头。
但转念一想,赵屿又无脑倾慕起来,不愧是先生呢!
六殿体底子好,这么烧了几天,就慢慢好转,算是恢复的快的了。等林引传讯说殿下有胃口可以吃东西了,沈辞才松了口气。他托人拿着这些日子他省下来的口粮,去隔壁几个镇子上换了精细的米面、肉和蔬菜,回来悄悄的在军营里给赵屿加餐,每日和药一起送进去。
那天沈辞送药时,是六殿下自己来的。
沈辞远远看到他等在那里,心都乱了,差一点过了距离跑到他身边去。
“先生!”赵屿忙后退与之保持距离,“我还没好,离我远点,别过了病气给你。”
沈辞也觉得自己失态,连忙站住,认真盯着他看了一阵,见他虽然面上仍有病色,但看着还算有精神,人也没见多消瘦,和寻常染病后痊愈面黄肌瘦的人不一样。他心放下来,皱眉道,“还没好怎么就跑出来?”
自然是想见你啊。赵屿心道。
他之前病着,每天也就那么几个时辰的清醒,都用来装模作样的寻街了,这两天终于好转,才有空看许卫给自己传的信,这才知道大将军得知自己染病居然跳护城河。他想着就觉得后怕,沈辞这个水性,也就比旱鸭子好那么一点有限。
先生在乎他,赵屿知道。自己这一病,沈辞定是牵肠挂肚,赵屿不敢不来见他。
何况这些日子自己喝的药吃的东西,都是沈辞送来的。这样柔软细致的呵护关照,让赵屿心都化成了水,迫不及待的想来见他。
好像看他一眼,就能百病全消,长生不老。
“愣着干什么,烧傻了?”赵屿出神的功夫,沈辞已经原地放下食盒,退后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