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拉欣的嘴角渐渐咧开。
“是的,但不是铁丝,而是钢筋,钢筋和混凝土的结构可以有效提升建造度,不止是建筑,还有道路。”
以撒说道。
“混凝土道路也是一种不错的道路,如果用干水泥,铺设度很快,足以支撑我们的罗马大道计划,为你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持。”
“虽然比不上沥青路面,但也完全足够了。”
对于汽车来说,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各有优劣,但对于马车来说,限制度的最大因素就是崎岖不平的道路,坚硬的混凝土路面也会对马蹄造成伤害,如果不考虑成本,更加柔软的天然沥青路面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这是半年前的革新,如果你现在回到君士坦丁堡,可以惊讶地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在使用混凝土结构。”
其实,钢筋混凝土的明不需要太过高深的技术,不需要实验室的钻研,也属于“灵感”类的巧思,最初的明者是一个法国花匠,通过对花盆的研究而在巧合下开创了一个建筑学时代。
但是,正因如此,当这场建筑学革新的风暴从君士坦丁堡刮向欧洲后,其他国家的建筑师也可以很轻易地获得这个灵感,技术是藏不住的。
以撒说完,易卜拉欣的眼神越来越亮。
“陛下,钢筋怎么办?这东西应该很贵吧?”
“是啊,除了军事堡垒外,我们的混凝土建筑都是不用钢筋的。”
以撒说道。
实际上,这个时期的欧亚文明大多具有生产钢材的能力,印度人的乌兹钢鼎鼎有名,智慧的东方人更是在汉代便具有了高炉炼铁和渗碳炼钢的技术,展到现在,已经十分成熟,虽然在强度上肯定不如工业化钢材,但还是可以使用。
然而,这种钢材需要工匠长时间的打造,消耗的时间和精力都太多,价格高昂。
在这个时代,混凝土建筑的优势就是快且便宜,论美观还是远远不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砖石结构,钢筋价格太高,这种建筑模式便很难走向大众市场。
但是,除了钢筋外,还有其他的选择,也就是竹筋混凝土和木筋混凝土。
这些替代方法最早可能来源于缺乏钢铁的东瀛人,他们还专门为“竹筋混凝土”弄出了一本著作。
事实证明,这种替代方法是完全具备可行性的,在东方大国的某个特殊时期,竹筋混凝土甚至成为农村建筑学的指导方针之一。
当然,如果没有钢筋,混凝土的强度会大大降低,无法建造高楼大厦。
不过,如今的东帝国也没有建造高楼大厦的需求,使用脱水后的硬木条来代替钢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把诸如松木那样稳定性和防腐性都不错的木头送进加工厂,切割成规格大致相等的硬木条,脱水加工,即可使用。
不是竹筋不好,而是欧洲实在没有竹子。
从前期实践情况来看,这种建筑模式还算不错,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快捷,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一座座简易房屋拔地而起。
这种早期的代替思路终究是不长久的,以撒已经在广泛吸纳东方文明的冶炼学技术,争取早日摸索出大规模炼钢的可行办法。
诚然,作为一位前世的理科生,以撒当然知道贝塞麦炼钢法和托马斯炼钢法的大概理论,但他们一样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没有几十年的技术沉淀,就连必要的工具都生产不出来。
“陛下,既然您这么说,我认为没问题,两万大军足够了。”
易卜拉欣信誓旦旦地说。
“只要海军足够给力,我有把握在两年内拿下整个西西里岛。”
“太长了,我给你半年,务必拿下三座重要城市,其他地方可以先不管。”
以撒沉声道。
“技术,补给和外交,由我来解决,你只管打仗。”
“要是圆满完成,你就是帝国第二位功勋公爵。”
“前期的情报渗透和联络沟通大概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让士兵们修整一下,时刻准备抢滩登6!”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