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唐诗汴河曲 > 第16章(第1页)

第16章(第1页)

高型坐具的出现,改写了中国传统的礼仪方式。在席地而坐的先秦时代,中国人通行跪拜礼,跪拜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正规的坐姿就是双膝跪席,跪礼不过是挺直上身,再配上手部与头部的动作,如作揖、稽首、顿首,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对方也须还礼答谢。这个时候的跪拜礼并没有包含尊卑之意,臣拜君,君也拜臣。跪拜只是相互表达礼敬与尊重。秦汉以降,君臣之间方有尊卑之别,体现在礼仪上,臣拜君,君不再回拜,但尚要起身答谢。到椅子出现之后,中国人席地而坐的习惯发生改变,跪拜的动作更是带上了强烈的尊卑色彩—从椅子上到地上跪拜对方,显然透露出以卑事尊的味道。也因此,除了“天地君师亲”,宋人基本上不用跪礼,迎别待客一般都是用揖逊、叉手之礼。宋朝臣对君,当然也有需要隆重行跪拜礼的时候,但那通常都是在极庄重的场合与仪典上,如每年元旦、冬至日举行的大朝会、三年一次的郊祀大礼,自然是极尽繁文缛节。至于君臣日常见面礼仪,当是揖拜之礼。从元朝开始,带屈辱、卑贱性质的跪礼才推行开,清廷更是变本加厉,不但大臣奏事得跪下,皇帝降旨宣答,众臣也必须跪着听训。至此,跪礼原来所包含的向对方表达礼敬与尊重之意已经淡化,而下跪者自我示卑、示贱之意则日益凸显出来。从宋至清,跪礼的变迁,不过是时代精神蜕变的投影而已。如果比较宋代与清代的精神风貌,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宋代士臣敢振言告诫皇帝:“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至于廷争面折之事,更是不胜枚举。而清代的士大夫已经全无宋人风骨,竟以获得在圣上之前自称“奴才”的待遇为荣。士大夫已是如此,草民更不用说了。宋代的平民见官,尽管也讲尊卑有序,但大体上还可以维持尊严,见多识广的京城之民,更是不畏官长,常抓着官府的短处不放,跟官长争长短,也不给官长好面色看,急了就写检举信,或者到京师的直诉法院—登闻鼓院控告。而清代的平民,不但见官得先跪拜叩头,老百姓向衙门呈交诉状禀词,都以“蚁”或“蚁民”自称,官府称呼其治下小民,也直接叫“蚁”。人民在官府面前表现得如此卑贱,只怕是前所未见的。古人说,“礼者,时为大”。礼仪的应用,还是以顺应时宜为第一要义。基于此,支持对跪拜礼的恢复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以上,摘自网络。对于“跪礼”,上文已诠释得很通透,无须多作置评。以下只对小说中可能涉及的作礼问题做些补充说明。唐宋普遍应用,取代跪礼的应该是以下几种:“揖礼”、“叉手礼”、“唱喏”,与女子专用的“福身”礼。一、揖礼,就是俗称的作揖,但根据情况也分几种:1、天揖(上揖:揖礼手位于高者,标准揖礼)在正式礼仪场合行此礼。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推手时,双手缓缓高举齐额(略高过眉心),俯身约60度,起身时,恢复立容。这应该是一些古书中所谓的“拜”礼,多见用于非正式场合下的下对上,此“拜”非指跪拜,而是这种深揖礼。2、时揖(中揖:揖礼手位于平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身体肃立,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30度,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3、土揖(下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然后缓缓起身,恢复立容二、叉手礼叉手礼出现于西晋,流行于唐、五代、宋、元、明时期。这种行礼方式无论男女老幼都可用,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种礼,以示尊敬。叉手礼多在站立时使用,尤其是回话时,常加上这种礼节动作。叉手之法,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着胸,须令稍去二三寸,方为叉手法也。”(想想也挺高难度的……)三、唱喏指男子作揖,并口道颂词。宋代已流行。用于下属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即给人作揖同时扬声致敬。四、福身礼女子专用的礼节,行礼时身体稍稍微屈,双手别在腰边。影视剧中常见(可能是比较轻松能做到吧……)。

热门小说推荐

无敌剑魂
铁马飞桥无敌剑魂
...
世嫁
木嬴世嫁
...
玄德
御炎玄德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