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墨玉定的菜单里头共有金汤海参、绣球干贝、蒜蓉生蚝粉丝煲、桂花小排、土豆炖鸡块、尖椒炒肉丝、清炒南瓜藤、醋泡花生做菜,腊肠焖饭做主食,炸茄盒做小吃,酒酿圆子做甜品,另外考虑到有两个孩子,才在来之前先做了蜜汁猪肉脯还有蛋黄酥。
先前匡大人只说是团圆家宴,宋墨玉没想到今日竟然还是管月的生辰。现在她怎么看自己这菜单子,怎么都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里过生辰没有生日蛋糕,但讲究的人家总会让寿星吃碗长寿面。
既然管月是南州人,不如再加碗鱼面做长寿面好了,正好可以用到管月带来的那些鱼。宋墨玉笑了笑。
第145章黄鱼面
◎被无视的李修文平地一声大吼◎
两个时辰后,邵仲平同匡英州结束公务一块来了匡家。他脱了官袍官帽换了一身便装,此刻匡英州不是县令,他不是主簿,两人只是知交好友。
跟着他们的长随先站在了门口守着,他们过会自有去处吃饭,不与主人家同桌。
余庆见人已到齐,立即把一道又一道热气腾腾的菜肴端进正厅的大圆桌上,又热了两壶好酒,备了一壶清茶放在一边。
谁能想到堂堂县令大人家里,除了一个长随、一个门房外就没有旁的小厮、婢女了。连那个老嬷嬷都是跟着县令夫人一路打南州过来,专门照顾孩子们的。是以只能厨子亲自上菜。
“怎么这么多菜,妹夫你客气了!”管月的两个哥哥看着桌上琳琅满目的菜肴举起酒杯,“妹夫,我们敬你和邵大人一杯。”
男人们在大桌子上推杯换盏,但管月要和嬷嬷一块照顾两个孩子。
她先在孩子们碗里夹了菜,然后让嬷嬷带他们去小桌子上吃饭。
小女儿匡婉凝现在年纪还太小,不怎么爱吃东西,比起她哥哥来瘦得像只小猫崽子。而且她每次吃饭都需得管月这个做娘的亲手喂,别人喂是一口都不肯吃的。且每一口都嚼得慢呼呼的,鼓在腮帮子里。管月等女儿吃完再去吃时,只怕菜都快冷了。
宋墨玉在厨房里准备最后一道菜——长寿鱼面。
她捞起一条四斤重的大黄鱼,一把菜刀快如魅影,将鳞片、骨刺等一应去除,只刮下新鲜的鱼肉。
她把鱼肉剁成泥后,反复捶打出胶质,另加生粉、盐揉搓成粘稠的面团。然后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凉皮那么薄的面皮,卷成卷后放蒸笼猛火蒸两刻钟。出笼后用刀横切成薄饼再放到柴火灶上文火慢烤。
烤干后的薄饼开始呈现淡黄色。宋墨玉把烤好的薄饼切成面条似的的形状,在锅里放入几块肥猪肉炸出猪油,然后加水煮鱼面。
因鱼面本身就非常鲜美,加多了别的东西反而喧宾夺主,是以宋墨玉只另外加了几片青菜和一个煎好的荷包蛋。
这样做出来的鱼面面条紧实,咀嚼起来口感弹牙有韧劲,每吃一口都是极其美味。
一口下去仿佛此刻不是身在宝陵,而是在南州的渔村感受海风。
这碗面宋墨玉亲自端了过去。
“夫人,这是匡大人吩咐给您做的长寿面。”她把这碗热气腾腾的面端到管月面前。
管月听得这话,有些黝黑的脸上露出两抹红晕。
她的两个哥哥闻言连连夸匡英州会心疼人,想得这样周到。
匡英州诧异了一瞬,笑了笑:“夫人趁热吃吧。”
“我还要喂凝儿呢,过会再吃。”管月笑道。
匡婉凝看着那碗面,忍不住凑近了些:“娘亲吃面面,娘亲吃,我吃。”
“那好,我们一起吃。”管月摸了摸孩子的头,夹起一根面条自己先试了试热度。这口鱼面下去,风味十足,比她在南州吃过的所有鱼面都要鲜美些,倒让离家不久的她有些想家了。
旋即她又夹起一根喂给女儿。没想到匡婉凝比她还要喜欢这面,头一次想自己拿起筷子吃面,又用勺子舀着喝了几口汤,开心得像只小馋猫。
“宋姑娘,你的手艺真是好。这还是凝儿头一回肯自己拿着筷子吃饭。”管月温柔地看着女儿,又忍不住看向宋墨玉,眼里盛着喜悦和感激。
“夫人喜欢便好。”宋墨玉没有多留,拿着托盘朝屋里诸人行了个礼便走了出去。
管月的哥哥们不由夸赞:“妹夫,我们原以为这些菜都是那位胖厨子做的,没想到是这位小娘子的手艺?”
匡英州点点头,脸上微笑:“你们吃着中意便好。”
大舅哥们以为他只是请的两个寻常厨子,但他们却不知道他这个七品县官请宋墨玉上门做这顿饭,都花了他大半年的俸禄了。
他自己反正大半的时间都在衙门,吃穿用度过得去便好,但是如今妻儿子女来了,日子肯定不能像往常一般敷衍着过了。
邵仲平放下酒杯接话:“两位兄弟有所不知,你们打南州来,不知道这位宋掌柜的本事。她是我们宝陵县首屈一指的师傅,各色吃食蒸煮炒炸没有她不会做的。先前办过一次全牛宴,全湖州来了快有几千上万个人,连钦差大人都吃过她做的菜,实在很是热闹。这几个月销往各州的宋氏秘酱也都是她的手笔。因为事务繁杂,宋掌柜平常几乎不接上门的私厨,原先还好说,但自从圣上赐下金字招牌后,要再想吃她做的菜,就得提前一个月约了。”
三言两语,把这些菜的价值烘托到顶峰。
两个哥哥闻言不由定定地看着桌上已吃了有一半的菜。
原本只是觉得味道说不出地好,现在听了邵仲平这番话,他们只觉得这些菜上就像渡了一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