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选择都有正确答案,他希望她永远不用做这道无解的题,即使代价是要他把她推开,但他量得出轻和重。
可是全变成了一场徒劳。
他前半生走马看遍长安花的春风得意在这场徒劳面前一败涂地,胸口的火气越烧越旺,又在丛丛面前“轰”地化为齑粉。
他到阳台上去,推开窗子抽烟,等到烟头在烟灰缸里积攒成一座沉睡的死火山,他这才回客厅去。
灯没关,丛丛坐在沙发旁边的地毯上,在看那堆杂七杂八的东西。
里面有徐晏小时候的成绩单,答得很好,接近满分,外婆在上面签了字。
也有一只小小的缎面御守,写着日文,字迹婉约,是高桥香的手迹,祈愿她一生安康。
徐意丛的神情很平静,但是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徐桓司开了火,找出食材,煮了一小碗面。
徐意丛很饿,拿起筷子,汤里的番茄烫嘴,所以她慢慢吃,他在沙发边坐下,把那几封信挑出来,挨个读过。
他懂日文,也不甚在乎遣词造句的细节,读得比徐意丛快得多。
不同于徐廷的描述,高桥香笔下的故事曲折动人,貌似是个刚烈悱恻的爱情故事,像霍小玉或者杜十娘,但他对这位女士毫无同情,透过修辞和渲染,他心知她执意生下徐晏时怀着巨大的野心,末了一招好棋败在她自己时日无多。
而信里的“徐先生”,病房里那位病入膏肓的老人,丛丛刚回来的时候去医院看他,他嘱咐徐桓司看好丛丛,让她少去医院——他尚且不知道徐桓司知情,只云遮雾罩地说:“别让外人看见了嚼舌根。”
年少时的崇敬被无数卑琐枝节磨得几乎殆尽,以至于守在医院时他常期待老头子吃药睡觉,省得让丛丛跟他说话。
但他没有料到年老的徐先生也会有恻隐,是这几封舍不得烧的信压断了他专断独裁地给她铺好的路,她还是要走向原本不用走的那条荆棘道。
就像他精心藏匿的璞玉被人砸了个粉碎。
命运砸在每个人头上的时候似乎都还算公允,不会有人格外幸运,也很少有人格外不幸,只有他面前的这个姑娘,碎了又被拼起来,拼起来又被砸碎。
各色人有各色的欲望,欲望情感和现实功利搅拌,未必有对错可言,但丛丛是他裁量一切的准绳。他又一次想:凭什么是她。
她不贪心,从来没有想要过什么昂贵的东西,也没有必要承受这样的代价。讽刺之处在于他本应该是她最亲近的人,后来,他是那些代价之一。
徐意丛把酸酸甜甜的番茄吃完了,挑了一筷子面,问他:“你觉得怎么样?”
他把那封遗书丢回书信堆,起身把煮鸡蛋剥了壳放进她的碗里,但对于她的问题,他并没有改变最初的看法,“都是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