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地方派以远东和中亚争斗比较激烈。
倒不是双方有什么恩怨,归根结底还是争夺资源。
早先的沙俄时代,因为当时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控制着印杜,死死阻挡住沙俄向印杜洋扩张的门户。
不得已,圣彼得堡把目光转向远东,实施所谓的双头鹰战略。
联成立后,尤其是二战后,与阿美莉卡展开全面竞争。
欧洲是联的重心,这一点毋容置疑。
但在钢铁同志死后,在古巴受挫,令联实际上放弃了进行全世界葛命的理想。
自然不会冒着风险在欧洲轻举妄动。
剩下的,向北的北冰洋就是联的后花园。
向东,远东;向南,中亚;向西南,中东。
因为中东的复杂性,还曾是欧美的殖民地,联在这个方向一直占不到什么便宜。
剩下就是远东和中亚的争夺。
究竟是延续双头鹰,还是向南打通印杜洋,获得不冻港出海口。
一旦确定战略方向,势必会投入海量资源。
最终莫思科选择了向南。
虽然最终在阿芙汉受挫,苦苦坚持十年,空耗国力,未尽全功,最后灰溜溜走了。
但在这十年,也是中亚地方派吃的盆满钵满的十年。
相比起来,角逐失败的远东,连一口稀的都喝不上,维持现状都难,别说额外的了。
唯一的办法也就是借着太平洋舰队,时不时秀一秀存在感。
但是前面说了,远东有三股势力,舰队跟远东和贝加尔,明着都是远东范畴内的,但他们可不是穿一条裤子的。
舰队高冷得很,压根儿瞧不上远东和贝加尔的‘乡下人’‘泥腿子’。
这就是现在联的状况。
欧洲方面雷打不动,吃的盆满钵满,中亚有战略加持,获得资源倾斜,最后就只能先苦一苦远东。
而在远东,太平洋舰队自成一系,根本不在乎别的,反正不管什么时候,只要阿美的第七舰队还在东洋,太平洋舰队的就不怕分不到蛋糕。
最后利益受损的只有远东和贝加尔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结果也不奇怪。
因为在莫思科的正治生态中,远东本身就是在后边打狼的,在朝里没有人,说话就没分量。
自从阿芙汉战争爆,明眼人已经看出来了。
远东和贝加尔的上层憋着一口气,正寻思着怎么另辟蹊径。
正好这个时候,基络廖夫接到了娜塔莎的信,才有了谢廖沙夫妇的访问,以及这次宁卫东的回访。
地理位置决定了,远东和贝加尔的利益关键在华国。
之前,关系紧张,他们能以此为借口向莫思科伸手,那个时候几乎是要什么给什么,妥妥的亲儿子。
现在,情况变了,亲儿子变干儿子了。
既然改变不了,那就想办法适应。
华国有谚语,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在联一样有类似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