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日历转眼间翻过了1971年,逼近了72年的春节。
此时距离去年九月份发生的那起特大事件已经过去了四个多月。
事件对国内各阶层均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在全国一千多万下乡知青的身上体现尤其明显。
三年多以前,一千多万下乡知青怀着建设祖国农村的满腔热血,响应上面号召,毅然决然地离开城市离开家,去往了全国各地的农村扎根生活。
然而再热的血都抵抗不住农村生活的艰苦和枯燥。
三年多时间过去,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繁重的生产劳动已经让绝大部分知青认清了现实,纷纷开始反思自己曾经的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知青本就已经在想方设法地通过参军、上大学、找工作等方式把户口从农村迁回城市。
为此很多知青都付出了不为人知的沉重代价。
去年九月份那次事件就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几乎击垮了所有下乡知青的革命信念,让他们对未来产生了极为严重的破灭感。
这就更加加重了知青们迫切想要回城的想法。
很多知青甚至为此做出了过激举动。
上层为了有效缓解这一形势,开始全面增加对国内建设的投资以扩大城市就业岗位,让少部分有门路的知青能够得到回城机会。
这个机会同样落到了陈家村知青院里的岳振明和杨成业身上。
2月初,岳振明和杨成业几乎在同一天变得心事重重。
这段时间是农闲时段,他俩几乎每天都要例行去陈国泰家盘桓。遇到陈国泰在家时就会与陈国泰谈笑风生,遇到七妹在家时就会拼命展现风度。
只不过这一天他俩去陈国泰家时,同时显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陈国泰对此笑而不语,只装作没注意到。
按照陈国泰的前世记忆,岳振明和杨成业大致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同时拿到了城里的招工指标,双双离开了农村。
只不过这一世这俩居然都深深地爱上了陈家七妹,在陈家村有了深切牵挂。
他俩很自然地不知道该走还是该留。
没滋没味地与陈国泰尬聊了一阵子,岳振明和杨成业两人终究还是不得要领,很快就提出了告辞。
陈国泰也不挽留,微笑着将两人送出了院门。
“以前我一直都叫七妹不要答应他俩当中的任何一个,就是为了应对今天这一幕。毕竟在当前形势下,他俩的家人为他们本人弄到一个招工指标可能都不是很容易。要再帮七妹多弄一个,尤其是七妹还没有与他们中的谁在真正意义上定下来,难度就可想而知。那么他俩会是谁走谁留,甚至两人都走呢?”
眯缝着眼睛看着两人走下缓坡,陈国泰心里饶有兴致地想道。
真要说的话,岳振明和杨成业两人无论是谁都很是出类拔萃。
虽然岳振明威猛居多,杨成业文雅居多,但两个人都是一表人才家世良好且品性过关。
最重要的是他俩都对七妹情有独钟。
陈国泰就没有断然拒绝他们与七妹接触,只是一开始就吩咐七妹必须在1972年的春节过去之后再做决定。在做决定之前与他们两人都要正常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