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代汉仁 > 第九章 叶昭论太平(第1页)

第九章 叶昭论太平(第1页)

如何看待?叶昭看向蔡邕,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说真话,怕是会惹蔡邕不高兴,但若敷衍的话,老爷子又不是傻子,还是能看出来。“以教义,虽说导人向善,实则是蛊惑人心,所谋不小。”叶昭最终还是开口,斟酌着说道。蔡邕看着叶昭,明显对叶昭这番说辞不满,皱眉道:“修明畅所欲言即可,你自幼聪慧,看问题总有独到见解,且说来听听,这是寻常家宴,只有你我和琰儿三人,不会传出去的。”“那……恩师可曾知道太平教教义?”叶昭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此为道教一支脉,信奉黄帝与老子。”蔡邕思索道,太平教此时还没搬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实际上应该已经有了,可是并未对外公布,只流传在太平教高层那个小圈子里,如今的教义尚算温和。“凡事既然有果,则必有因,恩师可曾想过,这些人为何要将上古黄帝与老子搬出来?”“老子乃道家先贤,信奉老子,却也无可厚非,只是黄帝……”蔡邕说道黄帝之时,有些迟疑。“人称三皇五帝乃治世,因为没有足够的文献,是以对那个时代并不了解,我等作为后人,无法妄自揣度,但在太平教的教义之中,认为黄帝时期,天下太平,没有压迫和剥削,也无饥寒灾病,更无诈骗偷盗,人生而幸福。”叶昭笑道:“与其说是黄帝治世,倒不如说,太平教为所有人画出一张宏图,画出一张,只可能存在于臆想之中的世道,这世道艰难,古今皆是如是。”“妖言惑众吗?”蔡邕皱眉道。“是惑众,却并非妖言。”叶昭叹了口气,抬头认真的看向蔡邕道:“昭这一路走来,所见、所闻,令学生心生感慨,恩师或许没有见过,可愿听上一听?”蔡邕突然有些不想听叶昭接下来的话了,他不是瞎子,也大概能够猜到叶昭接下来的话或许是自己不想听到的。昏黄的灯光摇曳,客厅这片相对三人来说开阔的空间里,空气仿佛凝滞了一般沉淀下来,似乎感受到气氛变得凝重起来,蔡琰知趣的起身对着蔡邕和叶昭各自一礼道:“父亲,师兄,琰儿差不多也该去歇息了。”“嗯。”蔡邕点了点头,甚至没有去看自己的女儿。随着蔡琰的告退,蔡邕沉默良久后,才叹了口气道:“你且试言之。”“易子相食……”想了想,叶昭笑道:“昭一直以来都很难想象,是何等残忍的母亲,会做出这种事情,但如今,却是懂了,并非残忍,而是无奈,为了生存,他们只能如此,不忍食子,只能易子相食。”叶昭看向蔡邕:“这样的事情,在如今这天下虽不多见,却也不少,那妖言之所以能惑众,便是因此,百姓对如今的天下已经失去希望,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那虚无缥缈的传说之中,相传黄帝时期,这世间人人平等,无剥削和压迫,也无饥寒灾病,更无门第阶级。”“我要上书陛下,此祸太深,一旦爆发,大汉江山社稷将岌岌可危!”蔡邕面色变得难看起来,他还是第一次从这样一个完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这天下,相比于叶昭,他对这大汉天下了解的显然更深。“老师以为,朝中无人看出此祸?”叶昭一把拉住就要离开的蔡邕,皱眉道。“就算是拼上老夫身家性命,也不能眼看着大汉亡于此!”蔡邕厉声道。“学生倒有些想法,恩师不妨听听。”叶昭苦笑道。蔡邕扭头,看向叶昭,没有说话,但其意已不言而喻。“太平教可以似如今这般大行其道,其原因颇多,太平教高层与朝中许多大人物往来密切,朝中有人而且不止一个希望这天下乱,而太平教的教义,或者说这张画饼,正是如今百姓所渴望而不可及的,哪怕明知道是画饼,那些饿疯了的人,也会如同那飞蛾扑火一般义无反顾的扑上去,加上这一年来灾害连连,也给了这妖言滋生的土壤。”叶昭看向蔡邕,侃侃而谈道。“那可有解决之法?”蔡邕皱眉道。“有。”叶昭肯定的点点头。“如何解决?”“变法!”叶昭肯定道。“如何变法?可是效仿那商鞅?”蔡邕皱眉道。“非是商鞅。”叶昭摇头道:“商鞅变法,在于强国,于此时而言,不啻于火上浇油,只会令天下乱的更快,弟子所说之变法,以税赋为主,学生在马城之时便已经看出,我朝之税赋,皆是各地收缴赋税,然后上缴朝廷。”“有何不对?”蔡邕皱眉道。“当然不对。”叶昭断然道:“恩师可知,这天下田地,有多少集中在士大夫手中?”蔡邕默然。“昭生于河内,叶家有百亩良田,薄田有千亩之多,叶家门第不高,虽说如今已算士人,但家底不厚,尚且如此之多,弟子出仕幽州时曾做过一些估算,幽州田地,真正落在百姓手中的田地,不足两成,然幽州世家大族人口加起来,却不足一成。”“你是说,这幽州一地,九成人口靠着两成的田地生活?”蔡邕皱眉道。“那是不可能的。”叶昭摇了摇头,以这个时代的农业生产率,若是真的如此的话,百姓早就都反了。:()代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