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风雨大宋作者怎么了 > 第31章(第3页)

第31章(第3页)

梅询面色和蔼,笑着道:“你能在两年的时间里一飞冲天,必然有所倚仗。我心中好奇,去信问李殿中,才知这两年你用功于学,而且有自己独创之法。不去寻章摘句,而专以科举为要,是也不是?”

杜中宵点头:“相公说的不错。下官自知学识粗浅,要考进士,只好走捷径。”

听到这里,梅询叹了口气:“你不必为此心中不安,读书人科举,谁不是为了登科?不然,又何必辛辛苦苦跑到京城去与万千举子相争?你能看清自己,找到自己合适的学习之法,此是大智慧,又有什么不可对人言!我侄儿梅尧臣,你是知道的,自小聪颖异常,好学上进,许多人秒颂他的学问。奈何在科举一途便就诸多不顺,多次落第。到了今年,心灰意懒,放弃举业了。你若是有什么独门的应举之法,不妨给他指点一二。在官场上,没个进士出身,终究难有大作为。”

说完,梅询重重叹了口气。

梅尧臣自小就跟在梅询身边,如他自己的儿子一般,也是用梅询的名额恩荫入仕。这个侄子胸有大志,学问也不差,诗名现在更是传天下,与苏舜钦并称“梅苏”,开一时风气。奈何就是在举业上,不知道差了什么,屡试不第,以至于有些愤世嫉俗。

梅询已经老了,心中放不下的就是这个侄子梅尧臣。杜中宵年纪又轻,学问又一般,特别是梅询知道他学问其础极差,竟然能一举登科,而且还是二等,让梅询惊讶不已。写信问李兑,才知道杜中宵有独特的学习方法。如果梅尧臣学会了这应举之法,能不能也考个进士呢?正是因为如此,梅询对杜中宵归来格外重视,早早就按着驿馆报来的脚程准备庆祝接风。哪怕杜中宵先回家里,也不着恼。

杜中宵想了一会,才拱手道:“不瞒相公,下官自知学问底子浅薄了一些,应举之时不免使了一些巧劲。这法子虽然取巧,不过还是看人,并不是人人都能用的。”

梅询连连点头:“只要有用,能够中举,巧的法子又有什么不好?多少人拜名师,还不是一样去取巧?虽然不是人人能用,只能利于举业,总是有好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试一试焉知不行。”

杜中宵慨然道:“相公如此说,下官岂敢藏私!只是这二年来下官所读之收,所记之法,多而且凌乱。且容下官在州县的这些日子,整理一番,付与相公如何?”

梅询喜道:“如此最好。尧臣此时监湖州盐税,事务不太繁忙,若得此法,仔细研习,不定下次也能登第。若如此,便是梅家之福。——你放心,此是你秘法,不会外传。”

监税、监酒之类都是监当官,虽然官阶不一定低,地位不一定差,但在此时的读书人看来,监当不是亲民官,上不得台面。一般进士出身的官员,得到了监当官的缺会被认为是一种羞辱。梅尧臣是恩荫出仕,一任知县之后,不免就要在监当官上打转,幕职官的缺是不容易得到的。梅询特别在意这个侄子,对他现在处境忧心忡忡,一心盼着他能中进士,得个出身。

诸般讲罢,梅询亲切地携着杜中宵的手,回到酒席,朗声道:“年未满二十,以高科登第,杜小官人日后前程不可限量。此是地方之福,我们且共饮一杯。”

众人叫好,一起举杯饮了一杯,为杜中宵庆祝。

杜中宵落座,看着一众官员喜气洋洋,对自己是发自内心地庆祝,着实感慨。他在京城里结交的是韩绛、王安石、苏颂等人,文学上无不是一时之选。那时金榜出来,自己忝居最末,哪个会说自己是什么高科登第。没想到回到家乡,满城轰动,就连梅询这种大人物,也一口一个高科,恍如隔世。

天下人才汇聚京师,那里跟地方真是两个世界。自己一个京城不起眼的小人物,回到家乡,竟然就成了文学高选,就连梅询这个翰林学士都来问考进士的方法。不只如此,还特意告诉他,这方法只是给梅尧臣用,不会传出去。杜中宵想起来,不知是荒唐呢还是骄傲。

第80章洞房花烛夜

母亲轻抚着杜中宵的公服,口中道:“我儿穿上这一身官服,人也精神了许多。你幼时,阿爹时常说自己是书香门第,在乡里没少惹人耻笑。到了今日,你有官身,终于扬眉吐气。过些日子,我们全家回乡里去一趟,让乡里的人看看,我家的书没有白读。”

杜中宵只是微笑,没有接话。

杜循在一边道:“嗯,再过几日,选个良辰吉日与月娘完了婚,便一起回乡。不说扬眉吐气,现如今大郎有了官身,也当告慰祖宗。我们家沦落数代,今日始得翻身。”

这便是时代的不同,这个时候儿女婚事虽然长辈会问本人的意见,但一切还是家里操办,由不得自己作主。好在杜中宵与月娘相识已久,情根深种,并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自州衙回来,杜中宵本想换上常服,却被父母拦住。儿子扬眉吐气,就是要给所有人看,怎么还能跟百姓一样呢。这身官服得来不易,当然是能多穿就多穿。到了晚上家宴,都不让杜中宵更换。

直到夜已深,杜中宵才告别父母,回到了自己房里,只觉疲惫不堪。风光是有代价的,今天他不知道喝了多少酒,对人行了多少礼,头晕脑胀。

此后连续数天,杜中宵被各种人家,以各种名目请去饮酒,一时许州城里,没有请过这位新科进士的便不算体面人物。直到五六天后,才慢慢安静下来。

“醉仙居”的后院,杜中宵洗了一把脸,舒舒服服地坐在交椅上喝茶。不远处月娘拿了一方手帕在那里刺绣,神态安祥。

看着阳光照在月娘的头上,乌丝描上了金边,耳朵好似透明一般,杜中宵心中一动。道:“回来许多日子了,都没时间跟姐姐说话。我在京城的日子,姐姐过得好么?”

月娘笑道:“自从家里开始蒸酒卖,又不用我做活,又不用我卖酒,不知过得多惬意。”

杜中宵叹口气:“我却记得姐姐在脚店里当垆卖酒的日子,煞是好看。现在每每回想起来,都觉得如同做梦一般。那时我们日子过得苦,却却时时见面,心里是快活的。”、

月娘啐了一口:“你去了一趟京城,中了个进士,怎么嘴也贫起来了。”

“怎么嘴贫?过些日子,我们就要结为夫妻了,当然要说些体己话。若是无话可说,成亲之后,两人坐在屋里,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岂不是无趣。”

月娘只是捂着嘴笑,低声道:“那你在那里只管说,我听着就是。”

杜中宵怔了一下,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两人相识已久,相互知根知底,又都是内敛的性子,单独相处少了活泼的气氛。或许在韩月娘心里,嫁给一个自己早已中意的人,又是年轻的新科进士,自己不知道多少世修来的福气。然而她只是感到快乐,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却没有什么想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