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炎黄之争谁赢了? > 第40章 真正的入门(第1页)

第40章 真正的入门(第1页)

眼看离第二次淘汰只剩下十天时间,章剑也处于由明劲向暗劲过渡的关键时期。形意宗师郭云深先生,号称半步崩拳打天下,他对形意拳作出了明劲、暗劲和化劲的划分。《拳意述真》记载,他对明劲和暗劲进行了如下定义:“明劲者,即拳之刚劲也。易骨者,即练精化气易骨之道也。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大凡人之初,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后天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血气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故昔达摩大师,传下易筋、洗髓二经,习之以强壮人之身体,还其人之初面目。后岳武穆王扩充二经之义,作为三经,易骨、易筋、洗髓也。将三经又制成拳术,发明此经道理之用。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与古之五禽、八段练法有体而无用者不同矣。因拳术有无穷之妙用,故先有易骨、易筋、洗髓,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无声无臭,虚空灵通之全体。所以,有其虚空灵通之全体,方有神化不测之妙用。故因此拳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所以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也。因人为一小天地,无不与天地之理相合。惟是天地之阴阳变化,皆有更易,人之一身,既与天地之理相合,身体虚弱,刚戾之气,岂不能易乎?即更易之道,弱者易之强,柔者易之刚,悖者易之和。所以三经者,皆是变化人之气质,以复其初也。易骨者,是拳中之明劲,练精化气之道也。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之规模锻炼,练至六阳纯全,刚健之至,既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至此拳中明劲之功尽,易骨之劲全,练精化气之功亦毕矣”。这些表述是说,岳武穆王把达摩祖师的易筋、洗髓二经,扩充为三经,分别起到易骨、易筋和洗髓的作用,对应明劲、暗劲和化劲三个层次。其中的明劲,指的是易骨,也就是道家讲的练精化气,身体能够发出整劲,达到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不浪费一丝一毫,便是明劲巅峰了。至于暗劲,郭云深先生认为:“暗劲者,拳中之柔劲也。即练气化神易筋之道也。先练明劲而后练暗劲,即丹道小周天止火,再用大周天功夫之意。拳中所用之劲,是将形、气、神合住。两手往后用力拉回(内有缩力)。其意如拔钢丝,两手前后用劲,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绵。又如两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两手或右手往外翻横,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如同练鼍形之两手,或是练连环拳之包裹。拳经云:“裹着,如包裹之不露。”两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两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跟先着地,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地,所用之劲,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拳经云:“脚打踩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足蹬”,是后足。马有疾蹄之功,皆是言两足之意也。两足进退,明劲暗劲,两段之步法相同,惟是明劲有声,暗劲则无声耳”。从理论上,他把暗劲定义为练气化神易筋之道也。说明了暗劲是在明劲的基础上修炼出来的。先用拔钢丝来说明其意,许多人小时候都过经验,从电线胶皮里面拔出钢丝,一只手要将胶皮向前推,另一只手将钢丝向后拔。怕读者不明其意,又举了几个形象的例子,说明暗劲的外在表现。所谓明劲,是有声之意,所谓暗劲,是无声之意。与《阴符经》中的“阴”类似,是“暗中”之意,不外显,但确实存在,并起到主导作用。以上是笔者对明劲和暗劲概括性的说明,不再进行一句一句的翻译。看了宗师对明劲和暗劲的具体定义,章剑颇为感慨。“都说传武没落,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现代社会,一个人能够把明劲练明白,就已经是传武高手了。但这样的高手,与散打相比,实战性还有不如,所以,在历次较量中,频频处于下风。普通人就会认为,传武不如散打,更不如拳击、跆拳道等等。虽然跆拳道也不怎么样,但起码有好看的花架子。其实他们不知道,传武中,还有暗劲,更有化劲。只是很少有人能够练成。假如有人练成了,还会像猴子一样,去打什么擂台战吗?要知道,明劲是练精化气,暗劲是练气化神,化劲就是练神还虚。这三个境界,除了武力外,对精神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到了暗劲及化劲这个阶段,高人们,已经超越了凡尘,避世犹恐不及,还会在人前逞能?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但暗劲和化劲,有如此多的讲究,更需要天赋异禀,可见练成的难度有多高!”尽管很难,在章剑面前,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还得硬着头皮走下去。“继续研究吧。”放弃也不是他的性格。从明劲到暗劲,是由刚到柔的过程,练到极处,便是刚中含柔,这要怎么转化呢?理论上非常明确,阴极而阳生,阳极而阴生。刚就是阳,柔就是阴,至于具体怎么做,颇费思量。既然明劲是练精化气,暗劲是练气化神,必然与呼吸密不可分,或许可以从呼吸上入手。武圣对于两个阶段的呼吸都有表述,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或许就找到了出路。关于暗劲的呼吸,武圣说:“练拳术之呼吸,口之开合、舌抵上腭等规则照前,惟呼吸与前一层不同。前者手足动作,是调息之法则,此是息调也。前者口鼻之呼吸不过借此以通内外也。此二层之呼吸,着意于丹田之内呼吸也,又名胎息,是为练气化神之理也。”也就是说,明劲是调息的过程,注意力放在手足动作之上,当拳法练习纯熟时,息也就调到了深、长、细、匀。此时,需要进入胎息,才能够更进一步了。也就是不再用口鼻呼吸,只有丹田呼吸,如果做到了胎息,就是练气化神了,自然也就练成了暗劲。结合《内功经》:“气调而匀,劲松而紧。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有丹田,气之归宿。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立或坐,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沉玉底。升有升路,胁骨齐举。降有降所,俞有气路。”暗劲的呼吸就呼之欲出了。于是,章剑扎了个三体式的桩,用鼻深深吸气,做到深、长、细、匀,呼气时将气引入丹田,气在丹田盘旋跳跃,气自行上升至心下中丹田,而后下降至下丹田,如此上下往来,甚是有有趣。章剑把意略放在气的上下,随之上下,只感觉全身轻灵,不多时,似对外界事物渐感模糊。他已经有过惨痛的经历,第一次修炼内功经时,由于心中一喜,就从这种玄而又玄的意境跌落出来。这一次再遇这种情况,虽然内心十分激动,仍强自按捺住自己,保持着心境的平静。此时,只感觉口鼻之呼吸似有似无,腹部一起一伏,似有气自肚脐进入,直接进入下丹田,练习多时,下丹田有一种鼓胀感,很快就感觉到了极限,必须宣泄出去,否则将会涨破肚皮。要么上行打嗝,要么下行放屁,其实这两种都是气的散逸,此时气即将通过老路下行放屁。如果是这样,岂不是右拐、右拐、右拐,再右拐,转了一圈,又将回到原地?这是章剑坚决不能允许的。章剑一忍再忍,忽然有一缕气从下丹田渗透进入气海,然后愈来愈多,下丹田的鼓胀感便慢慢地减轻了。章剑感到一阵惊喜,忽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如此,按道家的理论,丹田是结丹的地方,气海才是存储气的地方,现在各得其所,才是正途。”又练了半天,丹田彻底没有了鼓胀感,所有的气都进入了气海。那又怎么将气使用出来呢?所有的功法,都是从丹田将气引导到四肢,随着手脚的动作击打出去。章剑转念一想,便也有了思路,既然气能从丹田进入气海,自然可以从气海调入丹田,想到这里,章剑就试验了起来。一开始,他只能调出一丝气,成功率也不太高,但也让他看到了希望。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能够做到随心调动,章剑心里一阵欣喜。既然能够调动出气,就可以按照气的路径修炼了,他便按照姬龙上次指出的路径,运行了起来。气的运行磕磕绊绊,总算是成功了,但由于积累的气还是太少,只是运行了一个周天,便消耗的差不多了。虽然是这样,也让章剑感到非常满意了。这一个周天看上去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却标志着,他已经真正做到了《内功经》入门,下一步只要多多积精累气,达到过关标准就是盼头了。这就用到了那句经典的话,“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感觉有点怪怪的!先这样吧。:()炎黄之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