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骆奉先想扳倒李适,然后像当年的李辅国、程元振那样扶一个弱势的皇子上位,元载也从未停止对李适的攻讦,甚至比骆奉先更积极。这也是政治的本来面目,政治的主题永远是斗争。因为蛋糕就只有那么大,让别人多吃一口,你就必然少吃一口。元载身为右相,认为理所应当由他来主政,而不是皇太子李适。李适就应该像他的祖先那样当个甩手掌柜,你一个太子,不过是个名义上的尚书令,没事跑我们政事堂凑什么热闹?政事堂的政务就该交由宰相来处理。你一个皇太子,打打马球逛逛青楼不好吗?干吗非得费劲八啦的抢我们宰相的活计啊?你把宰相的活计都干了,让我们宰相干吗?所以这一年多,元载一直在给李适使绊子,只不过效果很差。因为自从去年接到安西军的联名上书之后,李适突然之间就变聪明了,他仿佛是一夜之间学会了抓大放小,其他事务交给他和王缙办,唯独只有丝绸之路和淮南、江南诸道的户调被他牢牢抓在手中,事无世细都必须由他定夺。当然,兵权这块元载和王缙是插不上手的。兵权始终掌握在枢密使董休或者说圣人手中。这就无形中加大了元载打击、攻讦李适的难度。道理也很简单,李适的战线缩短了,破绽也就少了。丝绸之路现在由安西军和郭家把着,根本不鸟政事堂的宰相。淮南道和江南诸道的户调也由刘宴、第五琦把持着,同样插不进去手。而更让元载夜不能寐的是,随着今年年初丝绸之路完全贯通,原本萧条乃至陷于停滞的商贸重新变得兴盛。几乎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蕃汉客商赶着驼队、车队甚至牛车离开长安,踏上前往河西甚至安西的漫漫旅途,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胡商从凉州风尘仆仆赶来长安,将香料、珠宝乃至奴隶贩卖到长安。长安的东西两市迅速恢复昔日气象。随着丝绸之路的再次兴盛,大唐的国库肉眼可见的充盈起来。户部尚书刘宴和户部侍郎第五琦现在说话的调门都高了三分,对他这个右相似乎也不像之前那般敬畏,时不时就顶嘴。这让元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因为打通丝绸之路的构想是王臣和李适提的,仗是王臣打的,后勤是李适办的,而且王臣还是李适的走狗,所以这完全就是李适的政绩!所以丝绸之路的商贸越是兴盛,国库越是充盈,李适的储君位置就越是稳固,要想扳倒他的难度也就越大!元载深切的感受到,不能任由局面再发酵下去。要不然用不了两年,李适的储位就会稳如磐石,甚至有可能成为李隆基第二。于是,元载将王缙还有最心腹的两位中书舍人,杨炎以及常衮召集到了一起。四人一番计计之合,杨炎便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右相,此事还需从源头入手,釜底抽薪、拔本塞源方为上策。”“就知道公南不会让我失望。”元载急切的问道,“该如何釜底抽薪、拔本塞源?”杨炎道:“丝绸之路的本源即是淮南及江南诸道之丝绸、瓷器及茶叶,若是断了淮南及江南诸道之丝绸、瓷器以及茶叶,丝绸之路就成了无源之水!”“此言差矣!”常衮闻言急道,“此等做派岂非自毁长城?”王缙也说道:“此事虽说可以打击丝绸之路的商贸,却也会导致国库重新变空虚,此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之事,万不可做。”“我却认为,不破不立!”元载阴阴一笑,又说道,“舍得,舍得,有舍方能有得,只要能让朝政重入正轨,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右相,此事万万不可!”常衮急得脸都白了。“我意已决,夷甫休要多言。”元载却根本不听。送走了常衮和王缙,元载便开始跟杨炎谋划此事。“右相,此事需从淮西入手。”杨炎慢慢说出他的全盘计划,“近年来,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自恃功高,益发骄横,时不时纵兵抢掠乡里,这是一把快刀。”“公南,你是说逼反李忠臣?”元载蹙眉,“事态会否失控?”“右相,用不着逼反李忠臣。”杨炎微笑说,“养大其胃口即可。”顿了顿,杨炎又阴笑着说道:“不管怎么说,从淮南及江南诸道起解的丝绸、瓷器以及茶叶等户调,都需要从淮西经过,我们只需将丝绸之路的巨额利润说与李忠臣听,以此人之贪婪,又岂能不想着从中啄一嘴?”“妙极!”元载顿时喜笑颜开。……太极宫,第五琦悄然来到东宫。“太子,淮南和江南诸道的户调已经解到。”第五琦恭敬的道。“淮南还有江南诸道的户调终于解到了么?”李适松了一口气,又道,“留出五十万匹丝绸和十万件越窑青花瓷,其余全部纳入太仓。”第五琦闻言愣了一下,太子一下要走这么多?愣了愣,第五琦问道:“是西北又要用兵了吗?”很显然,太子从户调中拿走这么多的贡品充入大盈、琼林二库,肯定是为了边军打了胜仗之后的赏赐而预做准备。东北现在没什么战事。有事也只可能是西北。不是陇西,就是安西。李适没有隐瞒第五琦,点点头说:“安西军已经休整了大半年,现在正是兵精粮足、士气高昂之时,是时候对葛逻禄用兵了!”第五琦有些迟疑的道:“太子,安西四镇由羁縻州改为直管军不足一年,民心未附,军心不稳,此时就急着对葛逻禄这样的大国用兵,怕是有些不妥吧?”“非也。”李适摆手说,“马璘在奏章中说了,安西的民心很稳,安西军的各军将士则更是求战心切,急于建功立业。”第五琦闻言便不再多劝。因为他知道根本劝不住。太子这是羽翼已丰了啊。:()我在大唐安西当大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