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市集上却开始流传一个传奇般的故事。
早年时韩相家中丢了孩子,找了三十余年也没找到。自然,韩家人也没有放弃,一直都在找,并且资助流浪孤儿给孩子行善积累,希望能够报在孩子身上,只求他能平安健康。
天从人愿,这福德终于回报到孩子身上,虽没找到儿子,却找到他留下的孙子。韩家已经把人接了回去,日后好好养育,稍慰寂寞。
沈齐还以为韩相不会宣扬此事,毕竟是韩家家事,过个三五年,谁知道韩家到底有几个孙辈?却没料到低估韩相的心胸,直接公布出来,编成故事。
其实也是给小汾正名,免得有人拿他的身世做文章。韩相为了子孙计,的确是想的长远。
估计育婴堂的人也反应过来,不会再提及小汾的旧事。
此事占据了京城热搜榜的首位,被人狠狠讨论一番,但是一直没见到事件的主人公,因为改名叫韩子期的小汾正在家中学习诗书礼仪。他年龄也不大,现在学还来得及,等过了两三年学的知书达理后,再出门交际也不晚。
但是韩相倒是又来一次,带着韩老夫人一起登门致谢,顺便见一见沈家人。
韩老夫人跟杜珍娘和王凝香闲话家常,发现这两位女眷虽不是闺秀,但心地善良处事大方,有条有理,怪不得能被韩相称赞。
大人们聊大人的,小孩们就聚到一起,看着穿戴一新,生疏行礼脸上洋溢着笑容的韩子期,真是模样大变。
“家里的叔伯兄姐们对我都很好,疼我这些年受了罪,什么好的都是紧着我来,我还怪不好意思的。”韩子期面上羞涩,不停搅着手指。
“听着都是好人,韩爷爷文采和德行都是最出众的,他肯教你就好好学着,会有好处的。”沈知澜非常欣慰。
提到这个,韩子期一下子想起什么,从包袱里掏出两本册子,“说到这个,爷爷让我给你带两本字帖过来,让你顺便练练字,他以后有空指点你。”
沈知澜瞪大眼睛,等等朋友,你这是什么套路?你这跟突然给放寒暑假的小朋友带了几本《放假天天乐》有什么区别!他要闹咯!
偏偏沈齐还听到了,眼睛一亮,“练书法?好事啊!澜哥儿你的字确实该好好练练,人都说见字如见人,练了一手好字,对你以后有好处!”
沈知澜苦着脸,练就练吧,他努力糊弄过去,凑够字数就行了。
没想到韩相补充了一句,“每天写三篇大字把,集齐十日的分量,送到我府上去。”说罢慈爱的盯着韩子期,“子期也是刚入学,正好找个玩伴一起学。”
练字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沈知澜硬给自己找来一份作业,还不能摸鱼,需要认认真真的干。
*
韩子期的神奇遭遇,还被戏班子改成了一部戏文,被广泛传唱,当然少不了添油加醋,加上一些劝人向善的桥段,以及神鬼和报应因果之类百姓喜闻乐见的元素。
沈葵还特意去听了,觉得这出戏文改的绝妙,尤其是那个扮演主角的小生,嗓门一亮,声彻全场,整个舞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真有这么厉害吗?”沈知澜发出没见识的疑问。
“戏曲小生吃的就是这碗饭,嗓子就是他们吃饭的家伙,当然厉害。”沈葵比划着,“那么宽的场子,那么多人听着他开嗓,角落里也照样听的清楚,一曲唱罢,掌声雷动,铜钱跟下雨一样抛到台上,全是打赏的。”
这场景也是厉害极了,沈知澜不禁好奇,到底有多好听。
好在沈葵过来,就是要提戏台的事情,他拿出好几张票,“诺,别说我不照顾你们啊,戏票我已经托人买到了,休沐那天去听么?”
有这样涨见识的机会,沈知澜不可能不去,还要跟大人一起去。不过沈齐要当值,杜珍娘没什么兴趣,最后是王凝香陪着他们去的,为了安全,沈葵另外带了管家和两个护卫。
不过京城藏龙卧虎,不是高官便是勋贵,想来也没人胆子这么肥,想要以身试法。
双喜班如今正当红,不仅有名角还有时下最热门的戏曲,所以戏票难求,就算沈葵动用了自家关系,也不过拿到了二等座,混到一个舞台右边的位置。
好在戏班知道来往的客人尊贵,用栅栏搭出半人高的屏风,装饰花草,影影绰绰也算是半个包间。
几人挤进小包间,沈葵请客点了最贵的茶点,果然是芳香扑鼻,沁人心脾。
等了几刻钟,铜锣声响后,好戏正式开场了。
“夏里热冬日寒,赤脚奔波在田野间,唉唉唉,没人疼的孩子真可怜~”饰演配角的小生一登场,那嗓门的确是名不虚传,犹如混合音响,一点都不含糊的传进耳朵里。
沈知澜津津有味听着,虽然只能听懂一半,但唱词里饱满的感情,戏子们的肢体语言,并不妨碍他理解剧情。
好一处曲折的寻亲记,里面的人物有情有义,有勇有谋,经历了跟拐子斗智斗勇,跟小伙伴们同甘同苦,机缘巧合遇到亲人等等奇迹后,终于相认。
故事非常精彩,只是跟韩子期的亲身经历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完全南辕北辙。
不过也对,如果写个一样的故事,韩家人估计要发飙,不如借着这个主题,写个孤儿寻亲的合家欢故事。
这场戏一看就是一个多时辰,看到接近下午终于散场,几人还是意犹未尽。只见到戏班的人过来扫瓜子皮,这才挪到旁边站着,激烈讨论戏中的剧情。
有人喜欢那个机灵的主角,也有人喜欢善良的同伴,还有人夸奖饰演大官夫人的那位,生的实在美貌。
“也不知道到底生的有多好看。”王凝香说道,那位戏子一登台,只是一个抬头和回眸,就吸引到所有人的目光。
“听说那位是个新人,正在台上积攒经验,等过些日子是要独挑大梁唱《贵妃醉酒》的,能不好看么?”沈葵显然事先打听过,对每个戏子情况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