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高秀岩带着两万精兵来到城外等候。他实在没想到太原城已经落入大夏皇帝的手上。“幸好我答应王俌投降大夏皇帝!”高秀岩庆幸自己关键时刻选对道路,他也没想到天下局势的变化会如此之快。高秀岩自幼学习兵法,武艺高强,一生征战,屡立战功。他的家族世代为官,曾祖父高表仁是隋朝鸿胪寺少卿、归德县开国公;祖父高章皇担任过隋朝太中大夫、太子家令;父亲高守礼担任过唐朝朝请大夫,去世后赠绛郡太守。开元年间,高秀岩跟随陇右经略使张志高与吐蕃战于大非川,他亲自上阵斩将夺旗,使得唐军取得胜利,因此功勋升为华州万福府别将,曾到长安担任皇帝的宿卫,后来又升为壮武将军、同州襄城府折冲都尉、上柱国。直到开元二十八年,高秀岩已经封为辅国大将军、陇州刺史,充任河西、陇右两镇节度副使,前后大战三十,小战数百,算无遗策,勇冠三军。本来高秀岩足以出任节度使,奈何他是真正意义的汉人,功劳再大也没什么卵用,简而言之就是没有统战价值。若非爆发安史之乱,郭子仪基本就跟高秀岩一样,他一辈子也不可能担任朔方节度使。李林甫欲杜绝出将入相的根源,以巩固自己的相权,奏请李隆基大肆启用胡人担任节度使。高秀岩不跑不送没有后台,结果就是一贬再贬。哥舒翰曾经派遣高秀岩攻打石堡城。彼时高秀岩未能按照期限时间拿下石堡城,哥舒翰准备将他军法从事,多亏军中袍泽纷纷请求,这才勉强捡回一条性命。后来哥舒翰就把高秀岩调回京城。安禄山在接任河东节度使之后,他奏请朝廷调来高秀岩,出任大同军使和云中太守。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跟着安禄山一起造反。太原城门缓缓打开。殷无咎带着数千骑兵出门面见高秀岩,他一马当先大声喊道:“朕乃大夏皇帝,还请高秀岩将军出来相见!”高秀岩不禁被殷无咎的气魄所震撼到,他骑着战马走了出来拱手行礼:“在下高秀岩拜见大夏皇帝!”殷无咎和高秀岩骑着战马来到两军之中,双方互相进行观察。“高将军果然威风凛凛啊!”殷无咎率先开口赞叹道。他实在没想到高秀岩年过六十岁仍能提刀上阵,真不愧是从沙场上锤炼出来的猛将。“罪将惭愧啊!”高秀岩不禁面露惭愧之色。他觉得殷无咎胆子真大,难怪对方能够击败安禄山占据半壁江山。双方经过讨价还价。高秀岩同意全军归降殷无咎,他希望能够把太原府以北六郡之地划归自己指挥,由他负责防御来自河曲之地的朔方军。殷无咎答应高秀岩的条件,他在太原府以北新置云州。云州治所云中郡,下辖云中郡、定襄郡、楼烦郡、雁门郡、马邑郡、兴唐郡等六个郡。以高秀岩为云州节度使。为了避免高秀岩降而复叛,殷无咎提出要求把他家人带回洛阳。高秀岩真心想要投降殷无咎,他同意把家眷送到洛阳为人质。现在殷无咎完全拿下河东道,他在云州以南的河东诸郡驻守十万大军,并且诏令王怀忠前来镇守太原府,随后带着一小部分人班师返回洛阳。王怀忠祖籍出身太原王氏,天宝元年迁居清河,让他前来坐镇太原府最好不过。同一时刻,关中地区陷入混乱之中。目前安禄山在关中地区仍然保有数万精锐,他借此作为根基招兵买马,使得兵力数量很快暴涨到十万大军。安禄山进入长安之后大肆捕杀李唐皇室,并且还把他们剖腹掏心,借此祭奠自己长子安庆宗的在天之灵。在安禄山的恐怖统治下,李唐皇室和王公大臣遭遇灭顶之灾。关中百姓同样跟着惶惶不可终日。现在安禄山不仅需要派兵驻守潼关和蒲关,他还要镇压关中百姓的起义,基本没有太多兵力入蜀追击李隆基,更别说北上进攻灵武。虽然安禄山暂时没法进攻灵武,但是他想要快点拿下扶风郡,这样才能防御西北唐军直接进攻关中地区。李亨登基继位之后,他提拔薛景仙担任扶风太守兼防御使,屡次击退燕军进攻,牢牢扞卫着这个战略要地。随着关中百姓的抵抗运动越发活跃,一部分燕军开始动摇起来。燕军大将阿史那从礼带着麾下五千胡骑逃往河曲之地,他准备勾结边地胡人部落趁乱割据。神武元年,八月初十。殷无咎班师回到洛阳城中,这次他只花费二十天就完全占领整个大唐河东道,真可谓是兵贵神速。这些日子,李萼和郑虔两人联合把大夏朝廷的百官架子搭起来,并且还把这一路上的有功之臣登记在册。直到殷无咎回来之后,李萼和郑虔两人赶紧来到紫微宫觐见皇帝陛下。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洛阳紫微宫占地面积达到惊人的四百二十万平方米,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群之一,比起长安大明宫还要更大。紫微宫以西的上阳宫面积更大,占地八百万平方米,亦可称为“西宫”。紫微宫和上阳宫组成洛阳两大宫殿建筑群。安禄山逃离洛阳之时过于仓促,加上他还想打回来,故而紫微宫和上阳宫并未受到太大损害。殷无咎觉得上阳宫这个名字实在不好听,故而将其改成“琅嬛宫”。紫微宫,含元殿。这是洛阳城紫微宫的大朝正殿。殷无咎直接把含元殿作为大夏朝廷的行政中心,他在这里召见李萼和郑虔两位宰相。“陛下,我大夏立国伊始根基不稳,微臣还请陛下优先册封有功之臣,抢先拉拢关东地区的世家大族,只有这样才能快点统一天下。”李萼直接把功臣名单交代殷无咎。殷无咎接过名单之后逐一验证,他确实需要封赏群臣和世家大族,避免他们得知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之后反叛大夏。为了有别于大唐的勋爵之位,殷无咎决定稍作修改,他选择取消勋官等级,凡是立下军功者,皆可封爵世袭罔替;有功者则可加官进职。在打天下的时候允许爵位世袭罔替,前线将士才敢拼死一搏,就算死了也是留给自己儿子。只有先把大唐江山完全打下来,那么才有资格考虑后续问题,反正大夏爵位就是一个世袭罔替的铁饭碗而已,有名无实,顶多只能领取固定俸禄,并不存在食邑封地。:()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