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安史之乱大唐盛衰记在线阅读 > 第4章 敌我态势(第1页)

第4章 敌我态势(第1页)

安禄山在路上收到殷无咎和李萼的归降书信。清河太守弃官挂印,这两人还算识时务,那就代表清河郡掀不起波澜。于是安禄山直接任命殷无咎为清河太守,让他务必约束清河郡兵,自己本人继续带着十几万精锐之师浩浩荡荡进行南下。为了避免分散兵力,安禄山果然没有派兵前来接管,而是委任袁知泰为魏郡太守,让他带兵监视清河郡的一举一动。当初叛军大将何千年亲自给安禄山献计,他建议兵分四路南下。高秀岩率兵三万攻打振武军城和朔方郡,引诱西北诸藩攻取五原(盐州)、洛交(鄜州)、中部(坊州)等郡,借此牵制住朔方军,阻止他们进京勤王。张通儒率兵两万从云中攻取太原,入蒲关以震动天下。安禄山率兵五万南下渡过黄河直捣洛阳,最后跟高秀岩和张通儒会师长安。蔡希德率兵两万向东掠地攻取淄川(淄州)、北海(青州)等郡,以此对江淮地区造成威胁。上述作战方案四路出击,确有其席卷天下之势。可是安禄山认为分兵四路会导致兵力过于分散,因此并没有进行采纳。他在起兵后采取声西击东之计,先是派遣大将何千年和高邈率领轻骑二十人前往北京太原府,借此斩首河东节度副使杨光翙。这样朝廷就会以为安禄山会先攻占北京太原府,沿着高祖李渊当年起兵的路线,西进夺取关中长安的假象。在这之后,安禄山稳住河北诸郡,随后大军南下渡过黄河直捣洛阳,以最快速度截断大唐帝国的黄河漕运。结果在安禄山起兵造反之后,河北诸郡大部分太守选择投降。常山太守颜杲卿以诈降的方式麻痹安禄山,他跟长史袁履谦两人暗中募兵,加固城防工事,随时准备起兵反抗。平原太守颜真卿同样有所准备,他在得知安禄山起兵造反之后,随即派遣部将李平飞驰入京进行奏报。最初李隆基还不相信安禄山已在范阳起兵造反。随着河北各郡的战报如雪片般飞进长安城,李隆基这才紧急召见宰辅重臣,询问他们御敌平叛之策。如今河北诸郡望风皆降,安禄山的进军速度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对于安禄山的造反,文武百官忧心忡忡。只有宰相杨国忠得意洋洋喜不自胜,他立刻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早已看透安禄山包藏祸心,可陛下就是不信。”“无非就是安禄山花言巧语蒙骗陛下吗?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李隆基一脸不悦打断杨国忠:“好啦好啦,就算是朕看错人,众卿说说看该怎么办。”对此杨国忠神气十足说道:“启奏陛下,臣认为反者只有安禄山一人,发兵讨逆易如反掌,最多十日,逆胡人头就能献于陛下阶前。”此话一出,李隆基顿时感到如释重负,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笑容。文武百官闻言面面相觑,其他几个宰辅大臣更是相顾失色。恰好此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觐见,李隆基立刻向他询问平叛方略:“封将军可有办法平定逆贼?”曾经纵横西域的封常清并不清楚安禄山的真正实力。他看见李隆基满脸忧愁之态,便站出来自夸自荐道:“只因天下太平日久,百姓才会一闻叛乱就惊慌不已,然而事情有顺有逆,形势有常有变。臣请打开府库,招募骁勇之士,跃马扬鞭北渡黄河,计日取逆胡之首级献于阙下。”“好,那就依卿所言!”李隆基闻讯大喜,即刻拟旨下诏委任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封常清立刻走马上任,他骑着快马赶往东京洛阳。李隆基赶紧展开军事部署,他第一件事就是杀掉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同时赐死其妻荣义郡主。为了谨慎起见,李隆基特地将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召回京城,以免他跟安禄山一起造反。李隆基夺情启用正在守孝的郭子仪,改封他为卫尉卿、单于副大都护、安北副大都护、灵武太守,兼摄御史中丞,持节权充朔方节度使,让他带领朔方军讨伐安禄山。安禄山提前命令大同军使高秀岩从驻地出兵攻击振武军城,以此开辟第二战场,一方面牵制朔方和河东两镇唐军,另一方面自北而南威胁关中地区。高秀岩出兵之后遭到朔方军的迎头痛击,不得不缩回老巢,另派部将薛忠义进攻静边军(现今山西省右玉县)。静边军本来属于安禄山统辖,后来在杨光翙的影响之下,这支河东唐军竟然没跟着一起叛乱,这确实有点出乎意料。此前安禄山派人掳走北京副留守兼河东节度副使杨光翙,所以李隆基初步认为叛军进攻重点会在河东道,为此诏令在京的程千里担任河东节度副使、上党长史,以右羽林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协同防御阻挡叛军西进。此外李隆基还在河南道设置两道防线,以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统辖陈留等十三郡组建第一道防线。封常清负责在东京洛阳招募士兵构筑第二道防线。紧接着,李隆基以六皇子荣王李琬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左金吾卫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宦官边令诚为监军,率领关中地区的飞骑、彍骑以及在京新募士卒,共计十几万人前出潼关镇守陕郡,作为第三道防线以便随时可以上去支援。虽然李隆基做出及时部署,奈何叛军实力比他想象中还要恐怖。这个看似严密周全的防御计划,很快就被安禄山彻底粉碎。本来李隆基认为就算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安禄山的叛军,至少也可挫其锋芒保证东京洛阳无虞。在这之后他只需要抽调精锐边军进京勤王,届时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依旧是那个至高无上的大唐皇帝。没想到安禄山仅用十几天就稳住河北诸郡,速度之快远远超出朝廷方面的预期。在李隆基和大臣们眼里,河北道二十四郡诸位太守,不期望你们能够抵挡住安禄山,但好歹也要象征性抵抗一下吧?结果大部分人都是选择投降,这都别说掀起波澜,就连一点涟漪都没有。:()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逐鹿天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