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姐姐,你没事罢?”
她满心愧疚地道歉:“对不住,都怪我跑起来不看路……”
“不打紧。”
当婉瑛抬起头来时,不断道歉的声音止住了。
婉瑛瞧见她怀里抱着的东西都掉在了地上,之前用外衣包裹着,此刻散开,里面的东西滚了出来,竟是沾着淤泥的一节莲藕,泥巴还未干,好像才从池子里拔出来。
婉瑛将藕捡起来还给她:“这是你的么?”
她却没接,目光呆滞地盯着婉瑛的脸看:“姐姐,你长得好好看啊。”
“……”
头一回有人如此直白地夸她,婉瑛一时竟有些无言以对。
过了良久,方才问她:“这藕是……”
对方冲她比了个“嘘”的手势,小心翼翼地观察了一下四周,这才压低声音道:“是我从池子里挖的,生怕被人抓到。”
难怪方才要跑呢。
“为什么要挖藕呢?”婉瑛问。
小姑娘便不好意思地笑了下,揉了揉鼻头。她的手心本就沾着湿泥,这一揉,鼻子就多了几个泥点儿,看上去娇憨可爱。
“我说了,姐姐可别笑话我。这宫里的饭菜我吃不习惯,所以想自己做点儿家乡菜,恰巧我路过荷花池,看见池子里有一节藕都生长出来了,心想这不就是现成的食材么,便拔了出来,回去做份莲藕丸子汤。”
婉瑛听见莲藕丸子汤,忽然抬起眼:“你是江陵人?”
“不,我家在岳阳,但离江陵也不远,坐船的话,顺流直下,快得很呢。”
“姐姐是江陵人么?”她欢天喜地地拉着婉瑛的手,“太好了,我在这宫中,难得遇见南边人。那咱们口味相近,也算半个老乡了!等我把汤做好,也给姐姐送一份!”
婉瑛沉吟片刻,最后笑着点头。
“好。”
后来,她果真送来一份莲藕丸子汤。
江陵背靠云梦大泽,地处长江中游,这一带水网密布,三江五湖,碧波万顷,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人做菜最喜欢用莲藕、菱角、鱼虾做食材,光是藕便能做出数种吃法,清炒藕尖、桂花蜜藕、酸辣藕丁……而其中最负盛名的一道菜便是莲藕丸子汤,虽是家常菜,却很讲究,莲藕一定要粉糯入味,猪肉要选精瘦肉剁碎,汤底要鲜而不腻。
婉瑛已经许久未曾吃过家乡菜,即使宫内御厨已经尽量贴合她的口味去做,可北方厨子做出来的南方菜,总觉得不是那么正宗。这碗莲藕丸子汤,久违地让她尝到了家乡的味道,以至于吃完之后,她出神了许久。
“多谢你,很好吃。”她放下汤勺,微微笑道。
“姐姐唤我阿容罢,在家中时,爹娘都这么叫我。”
婉瑛早已从春晓口中得知她便是那位崔美人,也知道她闺名唤作崔毓容。闻言点点头,从善如流地称呼她:“阿容。”
崔毓容笑道:“我平生最喜欢研究吃,阿爹阿娘常说我没什么大的志向。姐姐,往后我做了好吃的,还能送来给你么?我做的莲蓉糕最好吃了,姐姐肯定会喜欢的。”
“可以。”
兴许是觉得这两个字太简短,婉瑛又补充了一句:“我这里没什么客人,你常来。”
待崔毓容欢欢喜喜地拎着食盒走了,春晓才一脸不赞同地道:“小姐,你为什么叫她常来?”
要知道,婉瑛可一向是跟后宫这些人井水不犯河水,很少往来的,更何况这崔毓容还长着跟她相似的眉眼,光是看一眼都膈应,她外表看着天真无邪的,谁知道心里打什么主意呢,春晓不是要以恶意去揣度其他人,只是觉得这姑娘应该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婉瑛却只说:“她是岳阳人呢,春晓,岳阳离江陵是不是很近?听阿娘说,她从前就在岳阳渡口住过。”
春晓便不说话了。
她知道,小姐是思乡了,同时也想她去世的娘亲了。
此后崔毓容果然经常来承恩宫送吃食,有时她也会与婉瑛说些家乡的风俗人情,即便两人老家不是一个地方的,但南方风物,大同小异,能说到一块儿去。
婉瑛大多时候都只是沉默地听,好在崔毓容是个话痨性子,不用人接话也能滔滔不绝地说下去,不至于冷场。
来的次数多了,不免会有碰上皇帝的时候,她来送莲蓉糕的那一天,恰好在门口碰见皇帝。
崔毓容立刻跪了下去。
姬珩坐在辇上,垂眸盯了她半晌,问:“来干什么的?”
崔毓容不是第一回见天颜,但还是紧张得手脚发抖,天子与生俱来的威严如泰山压顶,迫得她不敢抬头,声音发颤地答:“回陛下的话,臣妾做了些家乡的糕点,带来给娘娘品尝。”